财新传媒
政经 > 要闻 > 正文

首季宏观数据超出政府目标 紧缩政策机会加大

2007年04月20日 14:40 来源于 caijing
通过此前已公布的金融、外贸和税收等宏观数据,市场已预期到一季度经济高速增长和通货膨胀压力加剧。由于近期股市大涨已经成为宏观政策的考虑因素,所以如果继续上涨,可能将遭遇行政性紧缩措施



  4月19日,中国股市大跌。上证指数下跌163.38点,深证成指暴跌544.39点。市场在此时发生调整,原因在于当天公布的主要经济数据,以及这些数据所隐含的紧缩政策含义。
  通过此前已公布的金融、外贸和税收等宏观数据,市场已预期到一季度经济高速增长和通货膨胀压力加剧。如一季度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7.3%,高出政府所定的M2预期增长16%的目标。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1284亿元,增长25.5%,为近年来同期税收增速最高,等等。
  在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前,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发布报告预测,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11.2%。国家信息中心2月发布报告,认为一季度中国GDP增长将达到11.0%左右。
  这些预测非常有代表性。事实上,统计局数据正式公布之前,各项数据早就在市场流传,一季度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物价指数已经成为市场的共识。颇具戏剧性的是,此次季度数据发布时间两度推迟,先由年初国家统计局确定的18日推迟到19日早10点,而后又推迟到当天下午3点举行,这不免引发市场的多种猜测。尤其是,3月CPI增幅可能超过坊间传说的3.3%。这更加强化了市场对未来政府出台紧缩政策的预期。
  正式发布的数据和人们的预期其实相差不大。4月19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发布了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1.1%,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7%,3月CPI同比上涨3.3%。一季度经济增长远高于政府设定的目标,3月的物价上涨也突破政府“预定”上限。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当年GDP增长预期目标为8%,同时全年CPI增幅要控制在3%以内。一季度GDP增幅也仅低于2006年二季度11.5%的增幅,而CPI增速达到近两年最高。
  对于时间推迟的原因,李晓超解释说,这是一个正常的安排。
  “一季度,国民经济增速确实在加快。”李晓超说,除了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回落之外,其他的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指标都出现了加快的势头,而且一季度经济增速的加快是在过去四年连续保持10%及以上增长速度基础上的加快。
  与以往不同,当前的经济形势出现了非常值得关注的新特点。一季度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高位回落,同比增长23.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个百分点。进出口和消费却出现了较快增长,两者弥补了投资增速减缓对经济增速向下拉的力量,而且尚有余裕。一季度贸易顺差达46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9%,3月增长15.3%。
  如此高的增长速度,是否意味着当前经济已经过热?李晓超说,不能仅依据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判断经济是否过热,还需要进行考虑两个指标,一是价格指标;二是这种快速增长是不是造成了物资支撑的紧张。一季度CPI上涨2.7%,但扣除上年因食品价格上涨1.5%的翘尾因素,新上涨仅为1.2%,与去年同期持平。此外,当前的煤电油运等物资支撑形势较为平稳。
  综合以上指标判断,当前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还是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发展。不过,经济运行速度在加快。如果再继续加快的话,就有可能由偏快转向过热,经济运行存在着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国际收支不平衡,流动性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节能减排压力大,等等。
  未来政府是否会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李晓超说,这取决于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原因,特别要关注重工业增长和贸易顺差扩大拉动的经济增长,这两类增长可能会引起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不合理,但未来的宏观调控“既要防止大的起伏,又要防止经济增长过慢”。
  未来价格走势如何?李晓超认为,一季度CPI上涨2.7%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其中有1.5个百分点是由上年第四季度因粮食价格上涨翘尾因素引起的。如扣除这一因素,事实上仅上涨1.2%。
  “但未来价格存在着继续上涨的压力”,他说,粮食价格上涨存在不确定因素,下一步将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这项改革相应会涉及到水、天然气、供热等服务项目价格的上涨。此外,进口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存在着向下游产品传导的可能。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认为,一季度GDP增长前两月主要来源于顺差的贡献,货币供应快速增长也使GDP增幅较高。但前两月工业生产增速加快和CPI增幅高是巧合,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CPI在今年年内都会很高,到12月就会下降到2%以下,“当然需要采取措施控制货币供应过快增长”。
  对此,瑞银集团亚洲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也认为,CPI上涨主要来自食品价格。核心通货膨胀率仍然很低,核心CPI小于1%,也没有加速迹象。
  但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达了不同看法,他认为,一季度中国经济加速增长,通货膨胀压力继续增大,企业利润和利润率不断攀升,外汇流入大幅增加,货币信贷快速增长,资产价格与日俱增,中国股票估值水平远高于周边经济体。这些现象显示中国经济不仅过热,结构失衡,而且资本市场过热,泡沫风险增大。
  “宏观调控的加强势在必行。”哈继铭说,调控的范围不应仅限于实体经济,而且应包括资本市场。货币政策既有必要进一步紧缩,并且这种紧缩更多依赖于加息这样的价格型手段,而不仅仅是依靠数量工具。
  他说,目前中国名义GDP增速在14%左右,企业的投资回报率15%以上,而贷款利率在7%以下,长期以来利率远低于资金的投资回报率。从1999年到2005年,中国的利率水平一直远低于GDP增速,也远低于企业的投资回报率。
  中国企业如果长期生存在目前低工资、低利率、低资源价格的环境下,将不思进取,过多透支人口红利,难以在未来人口结构逆转后较高的要素环境下生存。因此,政府应该尽早纠正扭曲了的要素价格,培养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中国目前的利率水平大大低于投资回报率和经济增速,是投资过热的根本原因。”
  哈继铭认为,要改变企业的盈利增长轨迹,就是要调整利率和汇率。从长期来看,一个国家的均衡利率应和其GDP增幅相一致,更应该和这个国家企业的投资回报率相符合。从短期看,利率水平应当和通货膨胀走势一致。目前,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是因粮食和资源价格的上涨的作用。但关键的问题在于,未来还有新的涨价因素,如2008年实行工薪在企业所得税前全额抵扣,可减轻企业提高工资后的税务负担,工资可能出现跳跃性上涨;环保成本的提高也将推高通货膨胀。
  “中国一季度GDP增长步伐非常强劲,但经济状况仍属正常。”瑞银集团亚洲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认为,一季度GDP高增长是暂时性的,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一季度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来自财政开支的一次性变动。2006年的头十个月,财政部事实上有很大的现金盈余,1至10月累积的现金余额接近人民币1万亿元,相当于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基础货币的20%。这解释了去年的货币政策为何看上去如此紧缩。但是,全年预算支出的大部分通常会出现在最后几个星期。12月底,全年几乎所有积累的盈余都已经被花费出去。基础货币年末大幅上升,所以毫不奇怪,2007年一二月的信贷增长加速。
  其二,重工业出口行业试图在有关政策变化前抢先行动所导致的一二月贸易盈余高涨。
  因此,“我们认为很快就会调整,二季度将回到正常水平。不要求未来采取强力的紧缩措施。”安德森说。
  对于未来的政策走势,安德森表示,未来会有一般性的加息,对市场与经济增长没有负面含义。由于二季度数据会下调,且央行已经抹平了早前注入的流动性,“而且所有人都知道一季度情况很奇怪”,所以央行不会采取大的紧缩政策。对于目前的数据,市场短期可能会有负面反应,但不会有长期持续的反应。
  安德森说,市场真正关心的问题是,中国股市的上升大潮是否已经见顶,未来究竟是买还是不买。“我们的分析师认为,下降风险强于上升潜力。”而且,由于近期的大涨已经成为宏观政策的考虑因素,所以如果继续上涨,可能将遭遇行政性紧缩措施。
  对于未来市场及政策走势,哈继铭分析认为,人民币汇率将加速升值,全年升值约6%,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达到7.35。年内还将至少上调两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第一次可能在4—5月间,存款准备金率年内还将上调三次。
  尽管如此,中国经济今年仍将至少增长10%,通货膨胀达到2.7%。由于季节因素和宏观调控,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下半年出现反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资产价格的变化节奏。■







资料一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报告

资料二

什么是CPI指数

什么是GDP

什么是固定资产投资


既往相关报道:

中国股市深幅回调 亚太股指全线下挫

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42万亿元:3月货币及信贷增长放缓

3月贸易顺差仅68.7亿美元:顺差增长格局并未改变

前两月全国企业利润增长43.8%:垄断行业利润增长最快

前两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23.4%:趋势仍将持续

3月末外汇储备达1.2万亿美元:可能来自海外资产回归

2月CPI同比增长2.7%:通胀压力仍存疑

出口增长51.7%:贸易顺差压力进一步加大

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趋势依然面临挑战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