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政经 > 要闻 > 正文

中日韩将加强可持续能源技术合作

2008年07月17日 21:31 来源于 caijing
专家指出,发展新能源除了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以外,关键是政府要加强支持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已逐渐成为国际对话的重要议题。各国如何在自己的能源政策下,加强国际技术合作,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是前述议题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7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中日韩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科技合作论坛”(下称论坛)上,中日韩三国的“官产学研”(政府、企业、高校、研究)部门进行了多方交流,拟展开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国际技术合作和交流。
  据悉,中日韩目前既是东北亚地区经济最活跃的三个国家,同时也是严重依赖石油资源的能源消费大国。因此,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尤为迫切。中国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锭明表示,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应当是清洁、高效、多元、可持续的。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李华林认为,使用新能源的优势,一方面可以避免常规能源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能温室气体排放,具备“碳减排”的潜力;另一方面,新能源也不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李华林说,日本和韩国,尤其是日本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三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可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以风能为例,在“风能特许权”项目推动下,截至2007年,中国21个省区的158个风电场,累计装机容量589万千瓦。而据日本能源与环境技术中心主任植田道治(Michiharu Ueda)介绍,日本在同期累计装机容量已达1491兆瓦。中国风能协会理事长贺德馨认为,除了风能技术比较薄弱之外,中国没有自己的风电设备制造业,也是造成风电不能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华林认为,中国在发展新能源的过程中所遇瓶颈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是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其二是新能源扶持政策不完善,国家对可再生能源行业采取的激励措施力度不够;其三是缺乏强制性的市场保障政策。他说:“政策之间缺乏协调,稳定性差,使得无法形成可再生资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而尚未稳定的市场需求,使得可再生能源在一定程度上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
  因此,李华林认为,发展新能源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除了加强各国之间的技术合作以外,更关键的是加强政府的支持,加大金融机构的融资力度,提高科研机构的研发能力,并平等对待各类所有权资本。
  不过,据了解,此次论坛并未涉及具体的技术合作细则与实施项目情况。“目前的国际合作主要存在于企业与企业之间。”李华林说。■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