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二战前中国学者如何留学海外

2016年01月03日 14:12 来源于 财新网
从我国热力学统计物理研究的开拓者王竹溪留学英国的始末,看叶企孙、周培源等人对出国留学的中国物理学家的高瞻远瞩及细致安排

  文 | 尹晓冬 段菲菲

  1 引言

  清华大学物理系由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叶企孙(1898—1977) 于1925 年创立。创系之后,叶企孙深知要建设一个高水平的物理系,必须有一批高水平的教授,于是在1928—1937 年间,他先后聘用吴有训、萨本栋、周培源、赵忠尧、任之恭、霍秉权、孟昭英等国内知名物理学家担任物理系教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科学的中心在欧洲,身为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的叶企孙想输送留学生去德国柏林、英国剑桥、法国巴黎等欧洲科学重镇。当时留学的最佳渠道是根据“庚子赔款”出国,叶企孙和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1889—1962)长期主持招收留美公费生工作,物理学公费留学由叶企孙负责。1942 年叶企孙又被国民政府教育部聘为“留英公费生考选委员”。由于叶企孙运筹帷幄和高瞻远瞩的安排,使众多学生能用“庚子赔款”的经费赴欧美留学。

请付费阅读

责任编辑:崔筝 | 版面编辑:卢玲艳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