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科学》百岁坎坷路

2016年04月25日 13:24 来源于 财新网
1915年1月,由中国旅美学生撰稿、编辑的《科学》杂志在上海创刊,开启了中国科学传播的新纪元

  撰文 | 方益昉

  责编 | 邓志英

  2016年1月8日,再度揭晓的2015国家最高科技奖空缺。有好事者追问,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为何榜上无名?主管部门权威答复,“我们是严格按照评选程序办事”。这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由2014年11月初开始推荐,12月15日截止。经公示、网络初评和会议初评,初评结果于2015年6月公布,期间没有个人或单位推荐屠呦呦。4个月后, 屠呦呦喜获诺奖。

  乐观地预测,受诺贝尔奖触动, 2016年6月,屠呦呦先生可能被国内同行或者单位,提名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笔者整理分析2000年以来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获奖项目后发现,国际同行正在努力纠正以往唯基因、蛋白、免疫为标杆的评奖标准,重归生命关怀、重拾医学人文等经典理念,将其作为当今转化医学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期待国内方方面面调整思路,跟上人类科学的进步节奏;期待学术同行重新认识屠呦呦先生的学术贡献,不再纠结于“三无学者”或代表不公等非学术因素。表彰一项每年拯救数千万患者的青蒿素抗疟成就,从来不会太晚!

请付费阅读

责任编辑:崔筝 | 版面编辑:王丽琨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