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政经 > 要闻 > 正文

从申纪兰到朱雪芹

2008年03月06日 17:41 来源于 caijing
两代农民代表的经历折射出了中国的产业变迁和社会阶层变迁



  从小热爱唱歌的朱雪芹没有想到,自己这次不折不扣享受了一回明星的待遇。
  3月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听完《政府工作报告》一出来,朱雪芹就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东门外广场到上海代表团车队,短短四五百米的路程,朱雪芹“挪”了几乎二十分钟,最后是在上海代表团工作人员的强行突围下,才得以脱身,最后一个上了汽车。
  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史上首批“农民工代表“的一员,朱雪芹受到的瞩目是可以理解的。她反复对媒体表示:“我是肩负着2亿农民工群体期望的。”接受采访对她是第一次,她觉得很累,但她说,“为了2亿农民工兄弟姐妹,值得!”
  这个刚满31岁的江苏睢宁姑娘,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思路清晰、语言敏捷。1995年,她辍学来到上海普陀一家中日合资服装厂打工,靠自学赢得了赴日本进修的机会。从一名普通的低级缝纫工成为企业工会副主席、上海市劳模,她用了12年时间。
  “这十几年来,我经历过的事情、付出的努力,非常坎坷。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更快融入这个城市。”说到这里,朱雪芹略有动情。但是她不愿意细说究竟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努力。
  她只是透露,到目前为止,她的户口仍在江苏睢宁老家。漂泊异乡,感同身受,她最关心的就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和农村打工妇女的生育保险问题。
  在她的身后,则是大批处于中国社会转型期阶层夹缝中的农民工,辗转于高强度生产线、每年如候鸟般流转、最终还是难以融入城市而不得不重返乡间的共同命运。
  正因为如此,尽快实现农民工待遇“国民化”,已成共识。全国人大代表中首先出现农民工的身影,顺应了本届政府重视民生、注重公平的政治需要,也折射了中国这个超级农业大国的产业变迁和社会阶层变迁。
  围堵完朱雪芹,蜂拥的记者散去。不远处,工作人员搀着一位身穿蓝色咔叽布衣的八旬农妇回车队,边走边闲谈。路过的记者擦身而去,无人驻足。
  我认出,她就是中国惟一一位从第一届到第十一届连任全国人大代表的“国宝级”代表、曾被四代领导人接见过的山西农妇申纪兰。■

既往相关报道:

2008年两会报道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