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政经 > 要闻 > 正文

在震区寻找安全的房子

2008年05月16日 23:25 来源于 caijing
针对学校、医院这样的公共建筑,提高抗震级别势在必行

  5月16日,也是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的第五天。距离震中仅百公里之遥的都江堰市,在这一天上午迎来了震后首次房屋安全测评。
  按照国家建设部的部署,这次针对灾区房屋的测评,目的在于辨别震后尚存房屋的受损情况,确认哪些可以安全使用,哪些需要一定的修复。地震发生后,这个城市中很多人因担心房屋的安全性选择了露宿街头。
  
地震考验
  位于都江堰大道102号的都江电力设备厂家属区,以浙江省杭州市房屋安全鉴定所副所长李向峰为牵头人的专家组,对四栋建于1998年的楼房进行了鉴定。
  之前,该家属区的居民,都已经选择搬到院中空地上搭帐篷住,至今已有四天。
  鉴定结果令人欣慰,专家们认定这些房屋基本介于轻微破坏与中等破坏之间,“在目前情况下,可以考虑住。”
  李向峰说,房屋的抗震表现,不仅跟震级与震中的距离有关,还取决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基条件以及建筑物结构、材料、施工质量等诸多因素。
  中国抗震设防烈度,目前分为6度至9度。根据2002年实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对于抗震设计的具体要求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50年一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475年一遇)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1641-2475年一遇)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按照通俗的说法,这就是所谓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一般而言,严重破坏是指主体结构遭到严重破坏,房屋已经不能用,必须拆除;对中等破坏房屋,加固修复后可以用;轻微破坏者,稍微修复或者不用修复就可用。
  向小区居民了解到,该小区的房子是十年前单位提供的具有福利性质的住房,但是居民自己也要出部分钱。
  建设之初,居民们就对房子的抗震性非常关心,对建筑设计、所用建材等都很在意。在这次地震中,这些房子也真正经受住了考验。
  
脆弱的结构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房子,都能经受得住这么严峻的考验。跟随专家组在另一栋商住两用楼发现,尽管建筑比较新,却破坏严重,已经不能使用了。
  李向峰分析,原因之一是,该楼下部用的是框架架构,支撑墙少;上部是砖混结构,墙面多,“整体就好像瘦身子顶着个大脑袋,容易摇晃,抗震性差。”
  在他看来,不少受损比较严重的楼房,也都有着一定的共性,比如多数都使用了预制楼板。虽然预制楼板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但由于预制楼板和建筑框架并不是筑在一起的整体,相比现浇楼板,抗震性要差很多。更糟糕的是,一旦楼板先受损的话,还会进一步拖累整个建筑框架。
  一些建筑物为了美观,往往设计了很多曲线。但实际上,李对记者解释说,方正、对称一些的建筑设计,往往更能抗震。
  当然,在此次震灾中,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就是大量中小学校舍和医院等公用建筑损毁情况突出,动辄死亡上百人。不管在都江堰市,还是在北川县、汶川县映秀镇等重灾区,莫不如是。以都江堰市聚源中学为例,六层教学楼在地震中坍塌,导致24个班级上千人被埋。
  来自天津市房屋安全鉴定检测中心的专家吴泓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没有现场看过那些建筑,但是从聚源中学校舍坍塌后的照片看,该楼可能用了预制楼板。
  而来自昆明市防震减灾局震害防御处处长靳树才则认为,在震灾中,学校普遍受灾严重,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校内学生密集,往往一间教室里都是人;二是教学楼的建筑跨度大,都是大开间,降低了房屋的抗震能力。按照常规防震标准设计的校舍,就这样成为了震灾中的软肋。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