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正声、王岐山、温家宝、汪洋、杜青林、回良玉等领导人,以及刘源、陈锡文、韩长赋、韩俊、杜鹰、周其仁、卢迈、翁永曦等各界人士逾千人前来送别杜老
在一步一步政策演化的过程,离不开一大批像杜润生这样子的领导,支持、探索、研究,用结果、用数据来说话,最终取得了改革的突破
刘鹤、陈锡文、韩俊、卢迈、周其仁、翁永曦、黄江南、孙方明、李树桥、康典、赵阳、张晓山等人士纷纷前来吊唁杜老
晚年杜润生频繁呼吁政治改革,对民主、自由、法治以及反腐等,多有论述
到本世纪中期,转移出去2亿左右的农民,使农民取得完全的国民待遇;农民缺乏自己的代言人,最好建立农民协会——这是杜润生晚年仍多次呼吁,直至逝世也未能实现的心愿
中国的农村改革,一切“便宜”的方法已经用尽。如果不触动深层结构,就很难再前进一步
邓小平的“猫论”是何由来?中国农村改革大幕怎样开启?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一线人物、中共老一辈农村问题专家杜润生接受本刊记者专访
我认为彻底的改革就是,第一,土地交给农民使用;第二,废除土地集体所有制,改为国家所有制。就是说,土地国家所有,农民永久使用。但这是下一步的事情
九号院的经验显示,成功的政策制定过程应当是开放的过程。开放型政策研究需要以开放型政治过程为依托,而政策研究的开放性又进一步促进政治过程的开放性
杜老决不是一位单纯的农业经济学家,杜老是一位少见的具有现代政治文明理念和素养的农村问题专家
杜老告诫,千万不要以为中国GDP达到世界第二就不得了了。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要刚学会了三招两式,就想花拳绣腿把别人撂倒,自己当老大
关键是能够身体力行,一丝不苟地坚持下去。一是善于讲道理,善于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一是脚踏实地、真正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工作作风和思想方法
以真改革坚定国内外人士对中国发展的信心,才是应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挑战最有效的“政策供给”
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惟实,不惟书,不惟上。无论是国企、财税、金融、户籍、土地还是农村改革,都应坚持这一“以民为本”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