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校毕业生秋招进行时,央企、国企竞争激烈,互联网行业仍然坚挺。“卷”是共同感受
要么寻找多元化发展,“跨界”求生路;要么坚守教育领域,探索K12培训之外新的一亩三分地
就业补贴范围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岗位供给驱力依然强劲,而作为就业缓冲的“青年就业见习计划”仍保持百万级的计划规模
实际上,各省市高考报名人数不仅包括传统的普通高考报名人数,还包括大量参加职教高考、专升本的考生,近年来中职、高职毕业生升学比例不断提高
第一批“二孩”入学,北京、广州、成都、杭州多地发布小学学位预警,学龄人口达峰后将进入快速减少阶段,亟需提高教育质量和优化资源配置结构
AI极高的工作效率,进入以个性、创造力自守的美术岗位,无疑正给到岗位提供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2023年起,就业报到证已不再是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这是简化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大步,但真正要“促就业”,仍待根本转变高校就业工作思路
要放弃现有LLM,学而思自研MathGPT能否成立,又能否超越不断进化的通用LLM?
尽管每年有数个普通高校停招“专升本”,但新增招生数量上可一定程度弥补空白,新增招生院校多集中在职业技术大学,专业上趋向技术人才培养
“特岗计划”旨在创新乡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乡村义务教育工作,每年公开招考选聘数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乡村学校任教
多款“检测AI作弊”的产品出现,但许多大学对此仍持谨慎态度:技术仍处起步阶段,可能会误判学生的AI作弊行为
安徽省合肥市教育局发文禁止将初中未毕业学生分流到中职学校,要求任何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得以任何理由、通过任何途径动员、引导、介绍初中未毕业学生到中职学校就读
办学空间受限,外迁雄安成在京高校“外扩”的不二选择。但在解决了“地”的问题之后,还有更多挑战等着高校和雄安
2022年全国幼儿园数量较上一年减少约5600所,为2008年以来首次负增长。随着适龄幼儿减少,幼儿园学位空置将不可避免,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亟待优化
普职分流更向“七三开”迈进;高校扩招依旧;在园幼儿数量出现百万级别减少;民办严控政策数据结果显化
征求意见后,新文件最后的落实将对托育点服务的品质提供更好保障,同时也将进一步明确家庭托育的成本底线;维持机构良性运转另一关键是财务可持续
据厦门教育局回复,该市未来中小学教师招聘也将继续实行参聘制
贵州将重点发展研究生教育,多所高校“十四五”期间研究生办学规模拟翻倍。学生人数增长、新校区建设,同时推动省内高校预算经费大幅增长
此前,历次评估结果都向社会公开,不仅提整高校学科建设方向,也为学生择校选科提供依据
再次进入“大力发展”时期,2023也确是改革成果凸显的关键之年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高校还可拥有超过十年的招考热潮,但窗口期过后,将应对生源趋势的快速变化;毛入学率等指标的变化也带来对教育质量的新要求
ChatGPT已对日常教学构成冲击,但教育的改造仍需漫长的过程
锚定中考公平性的名额分配制度,仍有调整空间
北京预期新增中小学学位2万个,然而学位紧张的情况可能仍然存在,全国多地发布“学位预警”
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自2023年起在提前批次招生,拟招1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