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政经 > 要闻 > 正文

LNG引进警报拉响 (11月28日 PM)

2006年11月28日 21:01 来源于 caijing
液化石油气专家认为亚太LNG长期合同价格居高难下,引进要“慎之又慎”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前副总经理、“西气东输”、“川气东送”项目专家组组长唐振华11月28日在广州提出,中国对引进LNG(液化天然气)需谨慎对待。
  唐振华称,尽管进口LNG(液化石油气)目前在东南沿海地区居于主导地位,但在亚太地区LNG资源供应形势严峻、欧美市场价格有可能走低的趋势下,引进LNG要“慎之又慎”。唐是在2006年中国LNG国际会议上发表这一看法的。
  在中国,天然气被认为是继石油之后的下一个能源热点,国内市场主要掌握在控制了上游和管道资源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石油)手中。由于LNG无需从气源直接铺设管道通入国内,市场开发难度较小,布局分散。唐振华认为,“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管道天然气未通之前,进口LNG将起主导作用。”
  从目前规划看,2010年之前,中国数座LNG接收站将陆续投入运行,三大石油集团纷纷与国外气源谈判合作,已成迫在眉睫之势。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副总经理汤亚利没有如期出现在此次LNG国际会议的演讲席上,即引来纷纷猜测。有消息称汤上周五(11月24日)临时接到通知,陪同中石油总裁外出公务,因而未能与会。不久前,他刚陪同中石油副总裁廖永远完成卡塔尔之行,意在探求中石油从卡塔尔购买液化天然气的机会。(参见2006年第23期“逐鹿LNG”)
  唐振华分析,全球目前在建的LNG项目大约在1.1亿吨左右,大多处于更为成熟的欧美市场及以欧美为目标市场的中东地区,以亚太地区为目标市场的在建项目却屈指可数。加之目前供给亚洲区内几个主要的LNG项目(包括澳大利亚戈根项目、俄罗斯撒哈林岛项目、澳大利亚Pluto项目等),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延误,亚太地区LNG资源严重稀缺。这致使成亚洲LNG将面临激烈竞争,LNG长期合同价格亦居高难下。例如,日本、韩国和台湾是亚洲LNG的主要三个用户,与他们相比,国内石油集团的LNG价格承受能力属于弱势。
  唐还指出,国内石油公司应注意到LNG国际市场最近的几个动向,如美国Henry Hub价近期有回头之势;英国市场已呈初步过剩的局面;俄罗斯天然气公司10月中宣布独立开发巴伦支海庞大气田,改变LNG方案,以管道气形式向欧洲输送。种种迹象表明,在各路管道气和LNG项目蜂拥而至的挤压下,欧美市场高企的天然气价格有可能走低。
  “中国需要审时度势,以耐心和智慧争取有利条件。从可能的时间趋势分析,应清楚地看到2010年前的资源已基本无望,有可能得到的资源或许在2010年以后;从供应地域分析,俄罗斯、中东和亚太地区的澳大利亚是最有可能的供应地,应有针对性地做工作;合同要以长期合同为主,期货/现货为辅,以后者平衡市场峰谷需求,亦可利用国际市场LNG淡季,低价吸进。”唐振华说。
  此外,尽快建立国内天然气价格机制,亦为本次会议各方所呼吁。代替汤亚利出席会议的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代表指出,LNG的引进,给中国带来的首要问题是必须尽快形成天然气价格机制。亦有部分与会代表称,国内外“气价倒挂”,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内天然气需求的膨胀,亦制约了国内企业的国际谈判空间。
  在2006年中国LNG国际会议期间,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小丽频频被问及天然气定价问题。她指出,国家发改委已将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提上日程。例如,2005年12月26日,发改委改革天然气出厂价格机制;在本月中旬的第二届中国天然气国际峰会上,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中国将提高天然气价格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