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政经 > 要闻 > 正文

四位新晋政治局常委介绍

2007年10月22日 15:30 来源于 caijing
习近平 李克强 贺国强 周永康
四位新晋政治局常委介绍:

习近平:基层历练 平民情怀
    54岁的习近平,座右铭之一是“自豪不自满,昂扬不张扬,务实不浮躁”。而观察他的从政历程,可谓在河北初练,自福建起步,在浙江成熟,朝上海起飞,而未来是在北京发展。
    习近平的家世为人所知:其父习仲勋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虽如此,但习近平素有“平民情怀”。媒体认为,这与他早年经历家庭遭迹及本人六年农村插队劳动等吃苦经历不无关系。
    习仲勋自1962年因小说《刘志丹》遭康生污陷,文革"期间又受到残酷迫害,被审查、关押、监护长达16年之久。习近平不到16岁就被迫前往陕北插队。1969年到1975年,习近平在陕西省延川县农村插队劳动,曾在生产大队任党支部书记。直到1975年被推荐回北京上清华大学。
  习近平从政后,最早做过中共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书记,32岁时成为厦门副市长。而后,他“深耕”福建省,历任宁德地委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省长等职务,将近20年之久。2002年11月,49岁的习近平接替张德江担任浙江省委书记。
  主政浙江几年,当地经济、尤其是私营经济有了长足进步。特别是习近平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制订出让浙江在经济上与上海一争高低的“八八战略”,得到浙江上下普遍支持。
  2007年3月,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贪腐案东窗事发,中共中央决定由习近平担任上海市委书记。上任以来,习近平保持一贯的到基层调研的作风,考察民情,强调注重民生的理念,寻找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并着重落实科学发展理念。
  中新社在习近平到上海履新“满月”时曾发表报道称,“低调上任后,习近平围绕民生、发展、世博、反腐,马不停蹄地开展调研,这似乎也预示着他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申城人士听其言观其行,对这位新书记给出了低调实干、贴近民众的‘印象分’。”
  “此间人士感到,虽出身高官家庭,但16岁就下乡的经历却让习近平与百姓走得很近。上任伊始,他就到基层社区去了解上海普通百姓的生活:向正在就医的居民询问‘药费贵不贵’;走进智障人士工作的‘阳光工厂’,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来到偏远的崇明县,与三峡移民交谈;在视察上海世博会园区时,他表示,要关注民生,让广大民众感受到世博带来的实惠。这些言行,让申城民众感到实在、贴心和放心。”
  “到任30天,习近平的一举一动给外界留下了上海政界高层平稳过渡、社会经济继续和谐发展的强烈信号。”
  “在短短的一个月内,习近平到各基层单位和部门进行调研七次、参加各类会议七次、会见国内外客人两次。此外,他还参观“一大”“二大”会址、看望德高望重的党外元老、慰问驻沪部队及武警官兵……这一系列活动,既履行了他在上任当天所做‘当好学生、当好公仆、带好队伍’的承诺,也给人留下了踏实、亲民的印象。”
  “为了保证上海良好的发展环境,习近平在各种场合特别强调反腐的重要性。他告诫领导干部,要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 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确保‘大道’不偏离,‘小节’不丧失。”
  习近平也是中共新生代中鲜有的具军事工作背景的官员,早在1979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就担任过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耿飙的秘书。而他的夫人彭丽媛也是著名的军旅歌唱家。因此,习近平对军队也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据报道,在福建宁德任职时,他每周都要到驻军大院去与官兵一起看露天电影,每到一地任职,都要拜访当地驻军。出掌上海半年间,他几乎遍访当地的陆海空三军驻军。
  本届党代会期间,有海外舆论称,习近平从政以来,主政地域从对台一线福建到经济大省浙江,再到金融中心上海,受重视程度在同级官员中少见。

习近平简历
    习近平,男,汉族,1953年6月生,陕西富平人,1974年1月入党,1969年1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
    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上海市委书记。
    1969-1975年 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知青、党支部书记
    1975-1979年 清华大学化工系基本有机合成专业学习
    1979-1982年 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秘书(现役)
    1982-1983年 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
    1983-1985年 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
    1985-1988年 福建省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
    1988-1990年 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
    1990-1993年 福建省福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3-1995年 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5-1996年 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6-1999年 福建省委副书记
    1999-2000年 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
    2000-2002年 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1998-2002年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2-2002年 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
    2002-2003年 浙江省委书记,代省长
    2003-2007年 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7-2007年 上海市委书记
    2007-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上海市委书记
    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李克强:具有治理农业大省和工业大省的丰富经验
  52岁的李克强做了16年的共青团工作。他的简介资料显示,他担任过北大学生会负责人,毕业后留校任团委书记,共青团中央常委、学校部部长兼全国学联秘书长。1983年,在胡锦涛出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时期,他出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两年后任书记,并在1993年当选共青团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第一书记,时年38岁。在共青团工作期间,他还兼任过全国青联副主席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并就读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1998年,43岁的李克强就职河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成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省长。1999年,他任河南省省长;2002年12月,任河南省委书记,也是当时国内最年轻的省委书记。
  主政河南六年,河南的人均GDP4976元,从1998年在全国居第21位,达到2003年的7590元,居全国排名第18位。2004年,全省GDP又增长13.2%,粮食产量也突破历史记录、居全国首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50元,增长14%,是八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也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
  2004年12月,李克强调任辽宁省委书记。就在李克强离开河南的第四天,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在省政协常委会上通报说,2004年,河南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预计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将跨上8000亿元的新台阶,增幅为1997年以来最高,人均生产总值将突破1000美元。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李克强已为河南下一步发展定好了大调子。当年10月,李克强曾接受新华社专访,题目为“李克强谈‘中原崛起’”,有河南官员对媒体表示,这实际上是李克强在河南的告别演说。
  2004年,是东北振兴元年,辽宁省的省委书记、省长和政协主席在这一年都换了新人。李克强就是在这个时候离开河南到辽宁上任的。据辽宁省委办公厅人士透露,从2004年12月13日卸去河南省委书记之职赴辽宁上任,到12月28日为止,李克强跑遍了全辽宁省的12个地级市和沈阳、大连两个副省级城市,“几乎是一天一座城市”。
  而他在辽宁打出的第一张牌,是整体开发辽西“锦州湾”,使之与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和以大连为龙头的辽东半岛经济区,一起构成辽宁经济的三个支撑点。
  2007年初,新华社的《了望新闻周刊》刊登文章,对辽宁近三年经济和民生出现的变化予以高度评价,尤其对李克强提出的“五点一线”工程(将大连和丹东等5个港口连接起来),以及棚户区改造给予充分肯定。
  在本次党代会期间,有舆论指出,过去九年,拥有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李克强先后在中国农业大省河南省和工业大省辽宁省当“一把手”,具有治理农业和工业大省的经验,是其仕途更上层楼的最有利条件。而接近李克强的人士形容,李克强思维清晰,总是比别人快半拍,严谨周密、处世老练,作风低调。
  在十七大期间,有记者曾问起李克强,当北大学生会主席和现在领导辽宁省有何不同。他表示,在北大期间,如果说是工作的话,不如说是学习,因为当时主要任务是学习。现在是省委书记,主要任务是工作,当然,工作当中也要学习。不学习就有局限性,没有创新性。作为个人来说,生有涯,学无涯。作为个人来说,对工作要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但辽宁取得的成绩靠的是中央的正确领导,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兄弟省市的支持。
  当有香港记者指李克强解决棚户区问题是一大政绩时,李克强谦虚地说,全国各地各省都在又好又快发展,辽宁和兄弟省一样,从各自省情出发解决民生问题。之所以能解决棚屋区问题,是因为宏观形势的发展,是国家多年改革开放积累的基础。

李克强简历
    李克强,男,汉族,1955年7月生,安徽定远人,1976年5月入党,1974年3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
    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974-1976年 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知青
    1976-1978年 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
    1978-1982年 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校学生会负责人
    1982-1983年 北京大学团委书记
    1983-1985年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部长兼全国学联秘书长,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1985-1993年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全国青联副主席(其间:1991年9月-11月中央党校学习)
  1993-1998年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1988-1994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
  1998-1999年 河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
    1999-2002年 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
    2002-2003年 河南省委书记、省长
    2003-2004年 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4-2005年 辽宁省委书记
    2005-2007年 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7-    中央政治局常委,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贺国强:经历半个中国东南西北的辗转磨练
  64岁的贺国强是湖南湘乡人,北京化工学院毕业,“文革”后从山东化工行业做起,历任山东省化学石油工业厅长、济南市委书记、化工部副部长、福建省长、重庆市委书记,在中共十六大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出任执掌人事大权的中组部长。
  这位被外界认为“长于组织工作,善于发现人才,培养干部队伍,整顿干部作风”的领导,几乎是和胡锦涛同时期步入政坛的;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又同时当选中央候补委员。而从山东到北京,再从福建到重庆,贺国强经历了半个中国东南西北的辗转磨练。
  在中共十七大期间,贺国强先后来到湖南、福建和重庆代表团看望代表或参加分组讨论。而这三个地方,都与他有着不解之缘。
  在湖南代表团,他说,作为湖南省选出的一名十七大代表,他和湖南团的其他代表一起,肩负着湖南省300多万党员和6000多万人民的重托,感到非常光荣。“我生长在湖南,是湖南的党组织、湖南的人民和湖南的山水养育了我。这些年,我一直关注着湖南的发展和变化,每隔几年还要回家乡看一看,亲眼目睹了家乡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
  在福建代表团,贺国强说,“我在福建工作生活了近三年,尽管时间不长,但我融入了福建,喜欢上了福建,把福建看作我的第二故乡。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家给了我很多帮助支持。从大家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离开这几年,我也始终关注着福建的发展。”
  在重庆代表团,贺国强说,“我有幸在重庆工作生活三年多,得到重庆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3100万人民关心、帮助和支持,和同志们结下了深厚情谊。”在重庆工作期间,和大家一起经历了直辖之初的难忘岁月,感受到重庆直辖所带来的重大机遇,更重要的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这些年发展变化的喜悦。尽管工作发生了变动,但依然非常关注重庆的建设和发展。他还动情地表示,重庆连续两年遭受特大旱灾和洪灾,令他十分揪心。
  贺国强是重庆列为直辖市后的第二任市委书记。身处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工程两大举世瞩目的焦点,贺国强担负起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保证三峡移民顺利完成的任务。贺国强曾表示,重庆是西部惟一的直辖市,是西南地区工商业重镇,长江黄金水道把重庆与东西部联接起来,重庆应该成为东西联合、左右互动的桥梁和纽带。他多次强调重庆应该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打开城门,破除地区封锁,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贺国强掌管中组部后,提出要坚决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和防止官员“带病提拔”,切实解决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官员选拔任用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不断提高官员的工作水准。
  贺国强多次在讲话中指出,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官员选拔任用工作的规定,要认真组织民主推荐,严格执行推荐程序。他积极推动中央提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曾兼任中央“保先”教育领导小组组长。

贺国强简历

  贺国强,男,汉族,1943年10月生,湖南湘乡人,1966年1月入党,1966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化工学院无机化工系无机物工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
    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
    1961-1966年 北京化工学院无机化工系无机物工学专业学习
    1966-1967年 留校待分配
    1967-1978年 山东鲁南化肥厂合成车间技术员、车间主任、车间党支部书记
    1978-1980年 山东鲁南化肥厂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
    1980-1982年 山东省化学石油工业厅调度室主任
    1982-1984年 山东省化学石油工业厅副厅长
    1984-1986年 山东省化学石油工业厅厅长
    1986-1987年 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副书记
    1987-1991年 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
    1991-1996年 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1996-1997年 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
    1997-1999年 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
    1999-2002年 重庆市委书记
    2002-2007年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
    2007-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
    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十七大当选为中央纪委委员、常委、书记。


周永康:从石油行业转战政法一线
  65岁的周永康与胡锦涛同龄,江苏无锡人。他于1966年北京石油学院勘探系毕业后,即在东北的大庆油田工作,并参与辽河石油会战。
  1983年,年仅41岁,周永康已担任辽河石油勘探局局长、盘锦市长,两年后更官拜石油工业部副部长,成为政坛新星。1988年,国务院撤销石油工业部,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周永康担任副总经理,八年后任总经理,成为正部级企业高官。
  1998年,周永康结束了32年的石油行业生涯,出任新成立的国土资源部首任部长。国土资源部当时是国务院新组建的四个部委之一,由原地矿部、国家土地局、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合并组成。周永康任部长后,面临新业务、新职责,他从头学起,并在短短时间内到四个组成部门听取意见,了解情况。其后,他制定政企分开、精兵简政、明确职能、依法行政的工作原则,并满怀信心地表示,“国土资源部仅两院院士就有48 人,有这么好的基础条件,我不仅能完成使命,而且还要干得很出色。”
  面对保护耕地、乱批乱占炒卖土地、乱挖滥采矿产资源、过度捕捞海洋资源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周永康一针见血地指出,上述问题是由执法不严造成,并果断成立强有力的执法队伍以处理问题。
  周永康于1999年转任四川省委书记,以吸收地方工作经验。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他升任政治局委员兼书记处书记。2003年3月国务院换届,周永康再出任国务委员并令人意外地“空降”公安部,出任部长。
  在到公安部就任时,他曾深情地说,“从小我就对公安民警怀有深深的敬意,没想到今天成为了其中的一员,我既感到光荣,也感到压力很大。我是公安战线上的一名新兵,公安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我深感责任重大。”
  周永康是继华国锋之后,中国25年来首位由政治局委员兼任的公安部长。接任公安部长以来,他加强对公安队伍的整顿,要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先后实施“五条禁令”、“大练兵”、“大接访”等。大大改善了公安的形象。公安部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也坚持得较好,不但每月数次定期发布新闻,且还适时就当前热点和敏感话题向传媒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今年8月的一天晚上,周永康到昆明一所派出所看望基层民警。据《昆明日报》报道,周永康走入设施齐全的民警健身房,观看民警们锻炼。他问民警:“你们平常练过没有?”
  民警们回答:“练过,都练过。”
  周永康说:“你们做给我看看。”覃胜祖所长一下做了十二个仰卧起坐。
  随后,周永康走到仰卧起坐器旁说:“我也做几个。”说完便躺下一口气做了十个,所有人都鼓起了掌。
  作为中共十七大副秘书长之一,周永康负责大会安保工作,他多次召开公安部党委扩大会议,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要保持清醒认识,毫不松懈地抓好十七大安全保卫工作,确保万无一失。他强调,各级公安要认真、认真、再认真,落实、落实、再落实,确保大事不出、小事也尽量不出,保证十七大胜利召开。

周永康简历
    周永康,男,汉族,1942年12月生,江苏无锡人,1964年11月入党,1966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石油学院勘探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