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政经 > 要闻 > 正文

“中国探月”正式上路

2007年10月24日 21:09 来源于 caijing
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深空探测”时代正式开启。中国也成为继美国、前苏联、欧盟及日本之后的第五个“月球俱乐部”成员

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深空探测”时代正式开启。中国也成为继美国、前苏联、欧盟及日本之后的第五个“月球俱乐部” 成员

  10月24日傍晚18时05分,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CE-1)从位于四川凉山州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由于当地天气良好,虽然略有阴郁,但未出现火箭发射最为担心的雷雨及强烈大风,“嫦娥一号”顺利抓住了为期三天的第一个“发射窗口”。
  按照此前的预测,这一发射窗口将持续到26日。设若这三天的气象条件都无法满足发射需要,则整个发射进程将顺延至2008年。
  截至24日晚8点,已准确进入近地点为205公里、远地点为50930公里的绕地轨道的“嫦娥一号”一切运行正常。此前,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已经在卫星发射中心发表讲话,对成功发射表示祝贺。
  按照计划,在今后13天内,“嫦娥一号”将经过加速、轨道修正以及制动等共计10次变轨;倘若一切顺利,卫星将于11月7日正式进入距离月球表面200公里的绕月轨道飞行。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嫦娥一号”探测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无疑将给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启新的一幕。
  之前,中国于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2003年,“神舟五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又令中国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成为第三个“载人俱乐部”成员。
  但之前中国进行的所有航天发射中,飞行器都是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而“嫦娥一号”将极大地开拓中国人太空探索的新疆域,把目的地延伸到不再以地球为中心的“深空”(deep sky)之中。
  与日本刚刚在9月份发射的“月亮女神”探测器一样,“嫦娥一号”也担负着更精细地了解月球这个地球近邻的使命。通过对月球表面的三维成像、对月球矿物成分的分析、对月球土壤厚度的测量以及对距离地球4万公里到40万公里尺度内月地空间的探测,科学家有望更清晰地了解月球的特性,以及它与地球的关系。
  继日本和中国之后,印度和美国也已经确定,2008年年内将发射自己的月球探测器,时间分别预定在当年4月和秋天。
  当然,对于中国而言,“嫦娥一号”还仅仅是在月球探测方面迈出的第一步。业界普遍预测,在2012年和2017年前后,中国很可能会继续在月球探测的道路上前进,分别实现在月球上软着陆,月球车巡航以及采样返回地球。
  但知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由于后续工程的复杂性,远远超过“嫦娥一号”,即使经费预算不存在问题,这一时间表也存在很大的变数。要知道,“嫦娥一号”最初预定的发射日期是2007年4月,但出于安全优先的考虑,一直推迟至今。
  此外,未来的中国探月计划会否寻求国际合作,也是外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已经公开表示,中国的探月计划将成为一个“开放项目”(Open Project),这意味着中国可能会在和平探索太空方面采取更加积极的合作态度。
  印度探月项目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印度国家科学院名誉院士Narendra Bhandari博士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即使经济上不存在问题,如果缺乏良好的国际合作,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立承担太空探索的使命,“我们不能在互相孤立之中,去探索太阳系”。
  欧洲空间局科学项目主管索思伍德(David Southwood)在接受采访时也强调,未来在更大范围内的国际合作也是有可能的。毕竟,在太空探索上,人类已经逐渐意识到合作比对抗更加重要。目前美国、俄罗斯以及日本等国正在合作运行的“国际空间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