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政经 > 要闻 > 正文

台湾“立委”选举国民党胜出

2008年01月13日 17:39 来源于 caijing
“泛蓝”大胜立法院选举,但不意味着在3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胜算笃定

 “泛蓝”大胜立法院选举,但不意味着在3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胜算笃定

  作为2008年台湾“选举年”的头站,1月12日举行的台湾“立法委员”选举以国民党大胜告终。在“立法院”总席数减半为113席的情况下,国民党获得了81席。而执政的民进党仅获得27席,可谓惨淡收盘。
  选举结果公布后,民进党主席、现任“总统”陈水扁宣布辞去民进党主席职务,再现了2004年“立法院”选举后黯然辞职的一幕。
  亲民党、台联党等小党得票纷纷较上届大为下降,亲民党只得一席,台联党则颗粒无收。这应验了新选举制大大压缩了小党生存空间的说法,有助于推动政党的整合趋势。
  此次“立委”选举是台湾首次采用“单一选区两票制”的选举。所谓“单一选区两票制”,是指选民可投两张票,第一张选票投给某位候选人,第二张票投给政党。全台共划分为73个选区,每个选区选出一名“立委”;投给政党的选票部分,根据各政党的得票比例,分配34个不分区及侨选“立委”席次,加上6名原住民“立委”,总席位为113席。“立委”的任期由原来的三年延长至四年。
  在2004年产生的第六届“立委”中,执政的民进党获得89席,成为“立法院”中单一最大政党。而国民党虽以79席位居次席,但因同属“泛蓝”的亲民党获得34席,因而在总席数上仍超过“泛绿”阵营,由此引发陈水扁辞去民进党主席(他于2007年下半年接替去职的游锡堃重新出任民进党主席)。此后随着一些“立委”的党派变动,截至2007年9月17日,国民党以88席取代民进党成为“立法院”最大党派,民进党的席位数下降为85席。“泛蓝”则依然控制着“立法院”。
  国民党此番大捷,主要原因仍是陈水扁施政八年来施政不力、贪腐横行。此外,陈水扁的一系列“去中国化”、“为台湾正名”的活动也并未如愿为民进党加分。不过,尽管此次“泛蓝”获胜,但并不因此表明国民党和“泛蓝”可以在3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胜算笃定。
  实际上,相对于谢长廷、苏贞昌组成的“长昌配”,马英九及国民党并无十足胜算。在2006年的台北、高雄两个特别市选举中,尽管民进党受陈水扁本人以及其家人、亲信弊案所累,声望跌到谷底,但民进党依然保住了高雄,而谢长廷在泛蓝大本营台北市的市长竞选中获得了40.89%的支持率,堪称虽败犹荣。
  其次,虽然马英九避免在“统独”、“省籍”议题上同民进党短兵相接,因此提出以“拼经济”为主轴的竞选纲领。但较擅长走中间路线、支持“和解共生”且同样具有前瞻性事业的谢长廷,无论从党的施政纲领或是个人魅力的角度,国民党和马英九不再享有明显优势。
  第三,对马英九而言,选战的关键在于能否把目前享有的暂时民意优势转化为真正的票源。国民党历次选战失败原因之一,在于未能很好在“绿色”的南部开拓票源。虽然来自台中的马英九副手萧万长在省籍和地域上,可以与属于“外省籍”、植根北部的马英九形成互补,但国民党对中南部经营不足的劣势,并未呈现很大改进。
  最后,则是“马萧配”在民众中的号召力。萧万长在2000年大选中同连战搭档,其23.1%的得票率不仅大大逊于最终胜选的民进党“陈吕配”,也远远落后于得到36.8%选票的作为独立候选人参选的宋楚瑜和张昭雄组合。因此,当时享有行政院长资源的萧万长,与“副总统”连战搭档都未能获胜,如今淡出政坛多年,能否带给国民党和泛蓝足够的号召力,还有存疑。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