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中国政府切忌让民众形成“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影响不大,政府可以在短期内降低通胀”的预期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研究部3月24日发表报告称,中国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目前的高通胀是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不可能完全依靠本国货币紧缩政策根治。
报告认为,国际大宗商品和农产品价格对中国消费价格的影响比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要大得多。全球性商品价格上涨是拉动中国消费价格上扬的关键。而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则与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美元贬值密切相关。
中金公司的中国汇率传导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升值长期来看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但是短期作用较小。如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5%-10%,消费者价格指数在半年后仅减少0.2%-0.4%,三年后累计下降1.5%-3.0%。
报告提出,为了引导通货膨胀预期,政府应当强调我国通货膨胀的国际周期性因素,即美元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周期性变化,并切忌让民众形成“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影响不大,政府可以在短期内降低通胀”的预期。因为一旦这种预期不能兑现,政府治理通胀的公信力将受到影响。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等提出,美元见底回升之日也许是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减小之时。报告预计,美国经济可能会在2009 年复苏并接近美国经济长期潜在增长率,由于联邦基金利率低于3%-3.5%的潜在利率水平,美联储可能在2009 年加息,使美元反弹,届时通货膨胀将明显放缓,而我国出口因外需走弱放缓,也将抑制制造业产品价格上涨。
报告认为,在此之前中国应对通胀要防更要扛。报告认为无法倚赖单一政策,而应采取“紧货币”(包括汇率升值和信贷规模控制)抑制国内自身通胀因素,同时用财政政策加大补贴农业生产和补贴城市低收入者。报告指出,目前的中国政府已经进一步认识到外部经济的恶化以及通胀的全球周期性因素。报告预计今年中国加息至多一次。此外央行将继续实施信贷控制,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两到三次上调可能。
报告称,美国经济很可能已经陷入“U”形衰退,并严重拖累全球增长前景,所谓的欧日与新兴市场可以与美国经济脱钩的结论也受到挑战。报告预计美国经济会在今年一二季度出现负增长。由于房价调整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与私人消费的复苏也会较为缓慢。预计2008年全年美国经济增长将低于1%。同时,由于美元贬值推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石油价格上涨,美国向全球输出通胀的风险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