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中国的美国企业而言,目前面临的最大商业挑战,是人力资源方面的制约。
4月28日,中国美国商会、上海美国商会和华南美国商会(下称美国商会)联合发布《2008年度美国在华企业白皮书》。接受访问的美国企业认为,其面临的最大商业挑战依次是:人力资源方面的制约、不一致的监管解释、法规不明晰、缺乏透明度和官僚主义。
该报告是美国商会发布的第十份年度白皮书,针对中国的商业环境和商务趋势,通过对800余家在华经营的美国企业所反馈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商会7000家会员的经验和见解总结而成,并对中国和美国政府提出改善双方经贸关系的建议。
美国商会的调查表明,美国公司持续看好中国作为其投资目的国,许多扩展计划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89%的美国公司表示,他们对五年的发展前景“乐观”或者“谨慎乐观”,进入中国市场仍然是在华经营美国公司的主要目标与战略。
大多数公司在华的商务活动有所增加,许多美国公司正在积极开发新的市场和扩大产能。超过50%的受访会员公司已经参与了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主要是延伸市场并建立低成本的制造业基地,中国沿海地区的竞争与成本压力,驱使这些公司向内陆发展。
调查显示,74%的受访公司在中国是盈利或是盈利丰厚的;88%的公司2007年在华运营收入同比增加。
“尽管前景令人乐观,但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形成竞争愈加激烈的商务环境,由此也造成了成本的大幅增加。”上海美国商会主席葛诺仁(J.Norwell Coquillard)说。
虽然美国商会的调查反映的情况依旧乐观,但是美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正面临运营方面的挑战。2007年参与调查的会员列出的前五项商业挑战依次是:人力资源方面的制约、不一致的监管解释、法规不明晰、缺乏透明度和官僚主义。
白皮书认为,“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直存在的几大运营上的挑战,在过去几年几乎没有发生改变。从1999年中美商会开展商务调查至今,它们一直是会员商务运营方面的挑战。”
中美商会调查显示,由于中国国内市场的潜力,参与调查的会员企业继续把中国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制造业基地。但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企业认为,由于成本上升,中国正在失去其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
2007年,对企业利润影响最大的因素有:来自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的价格压力、工薪、商品和原料价格变化、分销成本、税费及房地产成本的飞涨。
对于制造商而言,以前似乎可以无限供应的低成本非熟练劳动力资源可能正在接近极限。劳动力市场的激烈竞争给出口导向型的制造商带来了困难,特别是在低利润的领域,如玩具、服装和鞋帽。
此外,中国政策法规在行政与执行上缺乏一致性,始终是限制中国经济和监管制度发展的主要原因。今年的调查发现,在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发展、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透明度问题是这些公司所关注的,尤其是来华发展不到两年的公司。
美国商会认为,中国应该继续保持并加速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增加透明度,统一公民待遇,加强法律体系的一致性和可预测性,从而使中国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中美两国关系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但要保持稳步的经贸发展,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都必须防止各自国内日益高涨的保护主义趋势,并且提高开放度。”中国美国商会主席吉莫曼(James Zimmerman)说。
调查还显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被认为是近期面临的主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