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研发的一种转基因玉米饲料,已经基本完成产业化前期的准备工作。该所所长林敏研究员在今天举行的“生物技术促进全球粮食供给与安全”媒体座谈会上做如上表示。
在接受采访时,林敏认为,转植酸酶基因玉米饲料,可能先于其他转基因水稻候选品种,在中国获得上市批准。
就世界范围内而言,转基因玉米领域的先行者是美国。不过,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家也开始了转基因玉米研究。
林敏介绍,目前,中国正在研究的转基因玉米,包括具有抗虫、抗除草剂、品质改良、抗逆等性状的品种。其中,转基因抗虫玉米和高赖氨酸玉米已经进入环境释放阶段,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则进入了上市审批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安全评价生产性试验。
所谓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是将植酸酶基因成功转入玉米,获得能够生产高活性植酸酶的转基因玉米。该技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研究员范云六等研究人员研制成功,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磷是动物不可或缺的一种营养元素,而玉米、大豆等含有丰富的磷,其中50%-80%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但许多单胃动物,如猪、鸡、鸭等,由于消化道内缺乏植酸酶,无法利用这些植酸磷,只能在其饲料中添加矿物磷。而没有利用的植酸磷随动物粪便排出,又会造成环境污染,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肇因之一。植酸酶则可将植酸磷分解成无机磷,既可以满足动物生长需要,又能消除环境负面影响。
林敏在孟山都公司主办的此次媒体座谈会上透露,已经有五个植酸酶玉米纯合系进入了安全评价生产性试验。
中国是全球农业生物科技应用的主要国家之一。目前,有多个转基因水稻、玉米品种都在进行田间试验。
他解释说,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将作为饲料使用,而不是食品。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将玉米作为一种工厂原料,用以生产植酸酶,来减少植酸磷对环境的污染;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这种转基因玉米优势更加明显。
根据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网站消息,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2007年12月19日在该所与研究人员座谈时曾指出,目前,玉米主要用于动物饲料,而转植酸酶玉米的安全性完全符合要求,应大力推动其产业化应用的步伐;在即将实施的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中,也会对转植酸酶玉米研发给予重点支持。
目前,中国境内尚未有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生产,但自2004年以来,孟山都公司的几种抗除草剂和抗虫转基因玉米产品,均获得了中国农业部颁发的进口安全证书。
除了抗病虫和除草剂等第一代转基因产品,各国的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和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品质改良、工业或医药用生物反应器等第二、三代转基因产品。
在此次媒体座谈会上,孟山都亚太区科学总监哈维·格里克(Harvey Glick)博士就举例说,该公司计划在2030年之前,将玉米的平均单产在目前每英亩150蒲式耳(1蒲式耳/英亩=4.18公斤/亩)的基础上增加1倍,达到每英亩300蒲式耳。
他对记者说,孟山都采用的技术路线可能包括:引入抗虫、耐旱等性状的基因,间接提升玉米产量;直接引入影响玉米产量的基因。对于后一种技术路线,格里克博士只表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透露更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