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政经 > 要闻 > 正文

【灾区重建】灾后地貌巨变 重建之路漫漫

2008年06月03日 08:57 来源于 caijing
重建工作将在对地质情况谨慎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当前重点仍是临时板房建设



  在汶川地震发生20多天后,灾民的安置和归属成为关注焦点。不过在现场了解到,由于地震使灾区地貌发生巨大改变,重建工作将在对地质情况谨慎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当前灾区的工作重点仍是临时板房建设。
  四川阿坝州委书记侍俊告诉记者,重建工作将十分艰巨和漫长。此次地震使得许多地区地质地貌发生改变,一些村的可耕地大幅“缩水”,其中一个村的耕地甚至从2000亩变成200亩。他说,只有在对地质灾害情况、重建场地及灾区的整体环境容量进行科学评估后,才谈得上如何重建。他预计,至少要等到今年9月份,“才会有一个重建的轮廓性方案出来”。据悉,有关方面目前正在对灾区地质情况进行评估。
  汶川县副县长张云安,广东省对口支援汶川县地震灾区临时安置房前方工作组组长、广东省建设厅副厅长李新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别表示,目前摆在他们面前的共同话题是,能否在国家规定的两个月内完成板房安装任务。
  记者获悉,板房建设并非一帆风顺。作为临时安置房,板房需承担保用3年-5年的重任,因此建设及选址的要求极其严格,“许多地方不具备安装条件,操作中只能因地制宜,让各种形式的简易房一起上。”侍俊说。
  板房建设的选址问题亦是广东等援建方遇到的普遍难题。“有些山区一是没地,二是还没有完成安置区的规划研究,所以我们的板房只能堆在那里。”李新建说。
  据了解,广东省对四川灾区的板房建设任务分解至广州、佛山、东莞、深圳四市,在广东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协调下,由这四个市的建设局采购板房材料并统一发往四川灾区。中央财政为每平米板房补贴350元,运输、安装等费用则由地方承担。目前广东省民政厅已从30亿元的公众捐款中拨出1.4亿元发往灾区用于板房建设。■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