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已开发出一种成本较低的宫颈癌筛查新技术。该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结果,而且操作简便,经济可行,有望在发展中国家推广使用。
近日,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网络版刊登了一个国际研究团队的论文。该论文首次报告了一种被称为宫颈癌“HPV快速筛查技术”的临床试验结果。相关论文还将刊载于该杂志2008年10月号的印刷版。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家乔友林教授。
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宫颈癌被认为是威胁妇女健康的“第二杀手”,仅次于乳腺癌。全世界每年约有50万妇女患上宫颈癌,其中约80%在发展中国家。
引发宫颈癌的主要元凶是HPV(乳头状瘤病毒)。默沙东和葛兰素史克公司已经研制出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但由于疫苗的高昂价格和疫苗适用范围受到限制,医学专家认为,对适龄妇女进行筛查依然是预防宫颈癌的最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巴氏涂片和液基细胞学是宫颈疾病筛查的标准方法,大大提高了宫颈癌早期病变的检出率。而这种方法需要高标准的细胞学检查系统和训练有素的细胞学技术人员,在发展中国家推广比较困难。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通常将液基细胞学与HPV的DNA检测方法(杂交捕获二代技术)结合在一起,以获得最佳的检测效果。不过据乔友林教授介绍,每次检测需花费数百元人民币,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只能适用于少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与上述成本较高的筛查技术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宫颈癌筛查技术依然落后。目前,醋酸染色肉眼观察法仍然是贫困地区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手段。这种检测的成本只需约10元人民币,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如果妇科医生没有接受良好的培训,肉眼观察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可以分别高达40%和20%。
近年来,一家名为QIAGEN的公司,与总部位于美国的非营利机构PATH(适宜卫生科技组织)合作,开发针对医疗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国家的 HPV快速筛查技术。该研究项目得到了盖茨基金会的支持,中国科学家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
在山西襄垣县和武乡县,科学家们采用三种方法——HPV快速筛查(careHPV),醋酸染色后观察(VIA),以及杂交捕获二代技术(HC2)对2388名 30岁至54岁的妇女进行了对比检测。临床试验结果显示,HPV快速筛查技术的假阴性率为10%,假阳性率为16%。
也就是说,新的HPV快速筛查技术在识别宫颈癌与高度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面,都大大优于醋酸染色后观察法,并与杂交捕获二代技术相差不大。而且,这种方法仅需两个半小时就可获知结果。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乡村卫生员只需经过基本训练,就能很好地掌握,而且,在没有水电的情况下也可操作。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乔友林教授说,HPV快速筛查技术的成本估计是杂交捕获二代技术的十分之一,非常适合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推广。他还透露,HPV快速筛查技术一旦获得上市许可,有望在中国生产,供应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