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政经 > 要闻 > 正文

上海美商会:危机中跨国制造业更倾向留在中国

2009年02月20日 18:30 来源于 caijing
据其调查,未来五年内,计划退出中国的跨国公司比例从17%下降到10%

据其调查,未来五年内,计划退出中国的跨国公司比例从17%下降到10%

  中国在基础设施和产品安全上的努力,以及在华制造业设施的升级,令跨国公司将运营基地转出中国的兴趣下降。
  2月20日,上海美国商会和博斯咨询公司在上海发布了《2008-2009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报告》时,作出上述表示。根据来自108家在华运营的制造业公司的调查,虽然面临成本上涨、经济减速、出口锐减的压力,但中国制造业正在稳步升级,受访的跨国企业对中国成为世界级制造中心表示乐观。
  这份报告涉及的108家公司中,有90%是来自美国,82%属于外商独资的制造业企业,其所处的领域涵盖了工业品、消费品、材料和医疗等行业。这些公司多数都认为,中国将在世界经济转好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也更坚定地将中国作为其亚洲地区运营的主基地。
  “与世界多数企业一样,衰退也开始触痛许多在华经营的公司。”博斯公司驻苏黎世办事处副总裁何德高(Ronald Haddock)说,但是中国政府对于基础建设的投资和产品安全的改善,都取得了良好成效,制造商也更专注于在华运营的专业化。
  在目前面临的种种压力中,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和人力成本上升被受访的制造商们认为是最大的困难;而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出口需求下降、信贷紧缩和金融、货币波动又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是,中国在基础建设和产品安全上的努力,以及更多跨国公司对于制造业设施的升级,使得跨国公司将运营基地向印度、越南等其他低成本国家转移的兴趣大大降低。
  和2007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赞同中国相对其他低成本国家,正在渐渐失去竞争力的比例相对减少,计划在未来五年内退出中国,移址其他国家的公司比例从17%下降到了10%。
  这份调查的主要访问时段是2008年的9月-11月间,但是金融危机真正影响到实体经济,是从去年的10月底才开始。因此,上海美商会和博斯公司在12月对受访公司做了一次后续调查,结果发现45%的企业出口下降达10%以上,40%的企业国内销售下降10%以上,但是,56%的公司对于危机后自己的竞争地位仍表示乐观。
  对于那些保持了低成本优势的公司来说,他们有意加大投资,甚至在危机期间逆势扩张;而对于把低成本和进入本地市场作为在中国运营的双重动机的公司来说,他们倾向于裁员和扩充设施。相对而言,从事原材料行业的公司比从事消费品行业的公司,在增加产能和投资新的加工技术上更为积极。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人民币汇率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减税,以及和政府机关协调可靠的政策,是影响他们运营的最重要因素,他们还希望中国政府加强劳动人口的教育,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