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政经 > 要闻 > 正文

把发展中小城镇作为农民工就业的着力点

2009年03月07日 17:08 来源于 caijing
发展中小城镇,既是拉动内需的有效方式,又是解决当前就业难题、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环节

  今年两会,几乎处处说就业,人人谈返乡农民工。这个问题之重要、形势之严峻,由此可见。
  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当前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相关资料显示,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达610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830万。同时,由于出口减少,沿海企业大量关闭,返乡的农民工超过了2000万。在总体经济收缩的条件下,无法提供更多新的岗位,但仍然有不少大学毕业生聚集在一线或二线大城市,设法争取为数有限的岗位。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返乡后,已经不能适应或不能胜任田间农活。更重要的是,返乡农民工基本上并不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与之前出口推动的城市化进程相悖。因此,需要结合我国城市化需要,以创新思维来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
  实际上,借助国家拉动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发展中小城镇,增加中央政府对中小城市和城镇的投入,既是拉动内需的有效方式,又是解决当前就业难题、推动城市化进程,从而解决当前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的重要环节。
  这是因为,目前,在我国661个城市中,50万人口以下的中小城市就有533个,占全国城市的80.7%,中小城市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9%。中小城市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比较均匀。推动中小城市发展,由此产生的就业岗位对单个城市来说虽然可能有限,但众多的中小城市共同产生的作用,却最终可能有效地分解就业难题。其次,发展中小城市,必然会带动小城镇的发展。实际上,推动小城镇发展也是发展中小城市的题中之义。中小城镇是城乡结合点,可以为从沿海返乡而又不愿意务农的农民工提供就近择业的机会。再次,推动中小城市发展,带动小城镇发展,在加大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必然伴随制度方面的创新和完善,由此可以避免地区差别、城乡差别的进一步扩大,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那么,应该怎样发展中小城市,才能达到上述效果?为此,建议如下:
  第一,在4万亿拉动内需的资金中设立专项,用以推动内地——特别是返乡农民工比较集中地区的中小城市及其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是一个亟待投入的领域。例如,目前还没有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297个城市中,几乎全是中小城市。县级以下城镇的环保处理和公共设施供给能力就更差了。根据“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到2010年,全国城市的污水处理率要不低于7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不低于60%。显然,中小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理应主要由政府投入的领域。这不仅可以在短期内增加就业岗位,而且,可以改善这些城市的居住环境和质量,落实全面发展。
  第二,增加中小城市及其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社会保障的建设应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中积极推进,为大学生和农民工到中小城市及其小城镇就业和生活,解除社会保障方面的担忧。通过发展中小城市及其城镇,特别是在社会保障方面增加的投入,其实可以视为我国城市化应该支付的成本。
  第三,在中小城市及其城镇,率先推进制度创新。城市化进程包括像户籍管理改革这样的制度创新内容。对于西部内陆省份来说,这点更为重要。只有在这些地方对农民工开放户籍管理,在医疗卫生保障和教育条件等方面率先推进一系列改革创新,才可能提高中小城市及其城镇居住的吸引力,使其真正成为城市化进程的依托。在返乡农民工集中地区,率先开放中小城市及其城镇的户籍管理尤为必要。
  需要指出的是,在现阶段通过增加投入推动中小城市及其城镇的发展,必将有效拉动普通百姓,特别是以返乡农民工为主的社会群体的消费需求。而我国众多中小城市及其城镇的发展,不仅有助于为现阶段走出经济危机和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内在需求动力,还将有利于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的矛盾,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