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吕浩然
23岁到美国攻读硕士,26岁取得博士学位,36岁做正教授。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张东晓不仅完成了由地质工程到水文学的专业转换,还顺利拿下了博士学位。“这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毕竟中国的学制在时间上是有要求的,但在更加重视‘质量’的西方却允许甚至鼓励这样特殊的案例”,张东晓说。
作为东、西方教育及评价体系的亲历者,张东晓坦陈,中国与西方的评价体系确实存在差异。
“质”与“量”的差异
撰文 | 吕浩然
23岁到美国攻读硕士,26岁取得博士学位,36岁做正教授。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张东晓不仅完成了由地质工程到水文学的专业转换,还顺利拿下了博士学位。“这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毕竟中国的学制在时间上是有要求的,但在更加重视‘质量’的西方却允许甚至鼓励这样特殊的案例”,张东晓说。
作为东、西方教育及评价体系的亲历者,张东晓坦陈,中国与西方的评价体系确实存在差异。
“质”与“量”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