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务必在总结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2uFipGgf](https://a.caixin.com/2uFipGgf)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财新网】(实习记者 陈怡帆)历时三年,中国首例“恐同”教材质量纠纷案一审落槌。近日,江苏省宿豫区法院作出判决,驳回原告西西(化名)的诉讼请求。法院认为,西西关于同性恋的主张与涉案图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版)的相关表述是认识性分歧,不属于图书编校文字差错中的知识性差错。图书中涉及的学术观点和认识性分歧不属出版社的审查责任范围。西西告诉财新记者,对判决结果并不意外,将提起上诉。
三年多前的2017年7月,因认为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污名同性恋内容,当时尚在广州一所211大学读大三的西西以该书存在明显质量问题为由,将暨南大学出版社和负责销售的江苏圆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圆周公司”)与江苏圆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下称“圆周广州分公司”)告上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法院。工商资料显示,圆周公司是京东集团成员企业,注册地在宿迁市宿豫区。
中国社会有容乃大,和而不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版与旧版区别:1. 新版名称里加了“学生用书”二字;2.除章节标题外没有变化外,新版所有内容全部改写,由2013版的知识介绍型教材,变成了全部是填空题、问答题的“心理测验”题目。可以说新版完全是一本习题册,彻底规避了同性恋的表述。
同性恋没病,说同性恋有病的才有问题,恐同要么就是一种心理疾病,要么就是因为无知。
加油!
写书的人漠视科学,时真的神经病,法院支持神经病,也是神经病。
中国法律已经将同性恋除罪化,中国医学标准也已经认定同性恋不属于精神疾病,教材还写“性变态”,法院居然属于说“认识性分歧”…教材难道不应该依据医学标准?那怎么才叫没有分歧?
书是从京东买的,官司在京东老家判的,结果可想而知
当科学上认定同性恋不是病的时候,认为“同性恋是病”难道不是知识性和逻辑性的错误吗?
拒绝对性取向的污名化。
这如果属于“认识性分歧”,而不是“知识性差错”,那我担心:如果有人写本书说“入党是一种病”,该怎么办?(别想歪,我可没说入哪个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