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香港新冠疫情持续逾两年,社交距离措施曾长时间收紧,出入境亦需接受隔离,生活便利程度大打折扣。香港理工大学的最新一项研究发现,逾一成受访者在2021年的第四波疫情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创伤后遗症症状(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ymptoms,PTSD)。研究团队预计,在经历2022年的第五波疫情后,将会有多达30%至40%的市民出现创伤后遗症症状。
香港理工大学医疗及社会科学院团队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期间开展了一项混合式研究,通过电话调查及深度访谈了解市民在疫情暴发一年后出现精神创伤的普遍程度。有关研究结果已于今年4月在学术期刊 BMC Psychiatry 及 BMC Geriatrics 上发表。
调研期间,恰逢香港出现第四波疫情,特区政府从2020年11月开始陆续实施缩短餐厅堂食时间、关闭酒吧、电影院等娱乐场所、公众场所聚集人数从4人调整到2人等社交距离措施。
香港理工大学团队通过电话访问3011 名市民,当中69%的受访者为年龄介乎 18 至 59 岁的成年人士,以在职人士居多。结果发现,约12.4%受访者出现创伤后遗症症状,即在事件影响量表(IES-R)的问卷中得分33分或以上,反映他们可能存在创伤后遗症。其中大部分受访者失业或没有个人收入、教育程度较低,但相关结果与性别、年龄和家庭状况无明显关系。事件影响量表(IES-R)是国际通用的测量创伤后反应的工具。
这些市民的创伤后遗症症状包括记忆闪回(Re-experiencing),例如无意中就想起新冠疫情的情况;还有过度反应(Hyperarousal),例如疫情初期买不到口罩、做不到检测,令原本脾气很好的人都变得非常烦躁和愤怒;以及回避行为(Avoidance),例如因压力太大而完全不想回想起疫情有关的事件,就会当事件没有发生过;出现失眠,或防疫行为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等。
领导本项研究的香港理工大学神经心理学讲座教授、医疗及社会科学院院长岑浩强表示,由于近期发生的第五波疫情的情况较以往几波疫情更加严重,预计港人出现创伤后遗症症状的百分比亦会升至30%至40%。第五波疫情由2022年初开始蔓延,4月下旬已基本缓和,截至5月25日,本轮疫情共有119.8万宗确诊,累计9159名新冠病人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