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报名人数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一趋势于上一年首次逆转,2025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已基本回落至2021年水平,相比2023年峰值已减少近100万人
2025国考报名人数超过340万,竞争比达到86:1;学历门槛提升,仅限研究生报考岗位的招考人数占比由2022年的7%升至12.95%
《意见》指出,加强理工农医类以及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提升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占比,探索实行校企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等
2025年度国考计划招录3.97万人,较上年仅增加160人,同比微涨0.4%。这是国考自2020年连续扩招以来,增幅首次低于6%
河南郑州相关审批机构称黄河大学建设项目备案申请被撤回;山东、河南近年都曾释放建设黄河大学的信号
清华大学继续领跑,以超过380亿元预算经费稳坐“首富”。 整体看来,“双一流”和“非双一流”大学、中央和地方高校之间贫富差尤其显著
三项核心目标:到2050年,将所有劳动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普及率从60%提高到至少80%,将25—34岁中受过大学教育的澳大利亚人口比例从45%提高到55%,将英联邦资助的大学学生人数从86万人增加到180万人
能像限制“掐尖”学生那样,用相对强硬的行政手段限制“掐尖”教师吗?
多地教育部门控制教育类专业新增布点;应对师资供需变化,师范教育更需控量提质
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校评选因“缩短学制”“ 取消中考”等谣传引发广泛关注,其所倡导的教学改革,实际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改革
规模增加未必带来含金量同等提升,要从观念上扭转“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还有教学改革、评价改革难关要破
教育“减负”的口号下,我们真的还要让学生们反复练习和真实生活严重脱节的问题吗?
2024届高校毕业生秋招进行时,央企、国企竞争激烈,互联网行业仍然坚挺。“卷”是共同感受
要么寻找多元化发展,“跨界”求生路;要么坚守教育领域,探索K12培训之外新的一亩三分地
就业补贴范围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岗位供给驱力依然强劲,而作为就业缓冲的“青年就业见习计划”仍保持百万级的计划规模
实际上,各省市高考报名人数不仅包括传统的普通高考报名人数,还包括大量参加职教高考、专升本的考生,近年来中职、高职毕业生升学比例不断提高
第一批“二孩”入学,北京、广州、成都、杭州多地发布小学学位预警,学龄人口达峰后将进入快速减少阶段,亟需提高教育质量和优化资源配置结构
AI极高的工作效率,进入以个性、创造力自守的美术岗位,无疑正给到岗位提供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2023年起,就业报到证已不再是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这是简化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大步,但真正要“促就业”,仍待根本转变高校就业工作思路
要放弃现有LLM,学而思自研MathGPT能否成立,又能否超越不断进化的通用LLM?
尽管每年有数个普通高校停招“专升本”,但新增招生数量上可一定程度弥补空白,新增招生院校多集中在职业技术大学,专业上趋向技术人才培养
“特岗计划”旨在创新乡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乡村义务教育工作,每年公开招考选聘数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乡村学校任教
多款“检测AI作弊”的产品出现,但许多大学对此仍持谨慎态度:技术仍处起步阶段,可能会误判学生的AI作弊行为
安徽省合肥市教育局发文禁止将初中未毕业学生分流到中职学校,要求任何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得以任何理由、通过任何途径动员、引导、介绍初中未毕业学生到中职学校就读
办学空间受限,外迁雄安成在京高校“外扩”的不二选择。但在解决了“地”的问题之后,还有更多挑战等着高校和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