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政经 > 要闻 > 正文

大数据分析性骚扰类案件 提防治改进建议

实习记者 王怡然
2021年11月30日 12:41
维权难、成功率低仍是主要障碍;专家呼吁进一步加强针对性骚扰行为的司法干预
《防治性骚扰法律与司法审判案例研究报告(2019-2021)》显示,“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新案由实施以来,性骚扰防治成效初显,但仍任重道远。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一名女性被异性摸了大腿,报警称受到性骚扰却未果,公安机关认定证据不足:由于大腿不是性敏感部位,应该摸到大腿根,才能证明受到性骚扰。

  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如何证明对方进行了有性意味的行为?如何证明违背了受害者的意志?这两个问题向来是性骚扰案件判决难点所在。寻求司法救济难度大,网络维权具有法律风险强,其他社会支持系统又不足。上述问题,使得很多遭到性骚扰或进一步性侵的受害人陷入维权困境。

  2021年11月25日为“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国际日”,北京市东城区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发布《防治性骚扰法律与司法审判案例研究报告(2019-2021)》(下简称“《报告》”),对2019年1月1日“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新案由实施以来以性骚扰为主要诉讼事实的所有公开的裁判文书进行大数据分析。

责任编辑:王永 | 版面编辑:鲍琦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