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财新通行证
试听
T中

大数据分析性骚扰类案件 提防治改进建议

实习记者 王怡然
2021年11月30日 12:41
维权难、成功率低仍是主要障碍;专家呼吁进一步加强针对性骚扰行为的司法干预
news 原图 《防治性骚扰法律与司法审判案例研究报告(2019-2021)》显示,“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新案由实施以来,性骚扰防治成效初显,但仍任重道远。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一名女性被异性摸了大腿,报警称受到性骚扰却未果,公安机关认定证据不足:由于大腿不是性敏感部位,应该摸到大腿根,才能证明受到性骚扰。

  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如何证明对方进行了有性意味的行为?如何证明违背了受害者的意志?这两个问题向来是性骚扰案件判决难点所在。寻求司法救济难度大,网络维权具有法律风险强,其他社会支持系统又不足。上述问题,使得很多遭到性骚扰或进一步性侵的受害人陷入维权困境。

  2021年11月25日为“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国际日”,北京市东城区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发布《防治性骚扰法律与司法审判案例研究报告(2019-2021)》(下简称“《报告》”),对2019年1月1日“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新案由实施以来以性骚扰为主要诉讼事实的所有公开的裁判文书进行大数据分析。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财新通会员
可畅读全文
订阅/会员升级
您正在阅读
大数据分析性骚扰类案件 提防治改进建议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恭喜 购买成功
有效期:-
您可在 个人中心 - 我的权限 - 单篇 找到购买的文章
您正在阅读
大数据分析性骚扰类案件 提防治改进建议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限时优惠,共可读 1 篇相关稿件

我已订阅,切换账号登录
您已经购买了 次单篇文章
订阅后阅读更优惠
日更新文章超50篇 每篇文章不到5分钱

责任编辑:王永
版面编辑:鲍琦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国家发改委:稳就业稳经济措施将成熟一项、出台一项

2025年04月28日

农发行副行长补位 “70后”河南分行行长获擢升

2025年04月28日

1600亿元以旧换新支持资金已下达 发改委将指导限购城市增发购车指标

2025年04月28日

融创清盘聆讯延期四个月 部分债权人不支持境外债二次重组方案

2025年04月28日

东北三省人口塌陷的逻辑在改变,如何跳出恶性循环?

2025年04月28日
财新移动
发表评论得积分
收藏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App 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