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财新通行证
试听
T中

AI换脸实施盗窃诈骗案高发 侵犯个人信息多为“内鬼”作案

文|财新 黄雨馨
2023年08月12日 15:27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人脸识别验证类犯罪伴随而生。犯罪分子用于实施AI换脸的物料主要为照片,特别是身份证照片,同时结合人员姓名、身份证号来突破人脸识别验证系统
news 原图 8月10日,公安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图:公安部

  【财新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高发,利用AI换脸技术进行盗窃、诈骗的新型犯罪增加。这类犯罪行为如何实施?呈现哪些特点?8月10日,公安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披露相关内容,同时公布十起重大典型案例。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公安机构累计侦破侵犯个人信息犯罪案件3.6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4万名,查获手机黑卡3000余万张、网络黑号3亿余个。

  发布会介绍,从全国案件来看,犯罪分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手法复杂多样,如假冒电商客服骗取信息、利用黑客技术盗取信息、行业“内鬼”泄露信息、手机App非法采集信息等。其犯罪链条环环相扣,窃取、倒卖、推广、洗钱、加工等分工明确,形成了庞大的“地下大数据”产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已成为黑灰产业的“孵化器”和“瞄准镜”,严重侵害公民人身权益和财产安全。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财新通会员
可畅读全文
订阅/会员升级
您正在阅读
AI换脸实施盗窃诈骗案高发 侵犯个人信息多为“内鬼”作案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恭喜 购买成功
有效期:-
您可在 个人中心 - 我的权限 - 单篇 找到购买的文章
您正在阅读
AI换脸实施盗窃诈骗案高发 侵犯个人信息多为“内鬼”作案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限时优惠,共可读 1 篇相关稿件

我已订阅,切换账号登录
您已经购买了 次单篇文章
订阅后阅读更优惠
日更新文章超50篇 每篇文章不到5分钱

责任编辑:王逸吟 | 版面编辑:刘潇

话题:
#AI+关注
#诈骗+关注
#房地产+关注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商务部:服务业开放试点在11省市全面铺开 应对美国关税冲击

2025年04月21日

罗马教皇方济各88岁高龄去世 任内中梵关系屡现突破

2025年04月21日

京东金条大变拍拍贷 大学教授研究网贷遭遇“套路贷”

2025年04月21日

专题|特朗普关税战巨震

2025年04月21日

中汽协呼吁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 已发布的失实信息要及时澄清

2025年04月21日
财新移动
发表评论得积分
收藏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App 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