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政经 > 要闻 > 正文

成品油价格机制未能理顺 “油荒”难免重演

2007年08月16日 22:46 来源于 caijing
国际能源署报告中总结了中国由于成品油价格管制而形成的循环:国际油价上升,国内维持原有价格——利润下降,促使炼油厂和零售商(特别是中国石油国企)增加出口,增加获利——政府敦促石油公司供应国内市场——石油公司强烈反对但只能顺从——政府对国企进行补偿。现在即将进入循环的第四节。

    际能源署报告中总结了中国由于成品油价格管制而形成的循环:国际油价上升,国内维持原有价格——利润下降,促使炼油厂和零售商(特别是中国石油国企)增加出口,增加获利——政府敦促石油公司供应国内市场——石油公司强烈反对但只能顺从——政府对国企进行补偿。现在即将进入循环的第四节。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最新一期《石油市场报告》,预测中国由于价格管制,即将出现汽油短缺。
  国际能源署称,国际油价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对国内汽油零售价格实行限价,使得炼油企业无利可图,国际和国内的油价不同步将导致中国汽油再次短缺。
  似乎是印证国际能源署的报告,各地加油站供应紧张的消息随后开始密集出现,广东、福建、海南等地均出现民营加油站限供或无油可供的情况。2005年,广东曾遭遇过长达两个月的油荒。两年之后,历史即将重演。
  2007年年初,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一度徘徊在55美元/桶左右。此后开始一路攀升,7月最高至78美元/桶,目前仍高于70美元/桶,比年初上涨在30%至40%。中国的成品油价格面临巨大的上涨压力。
  但是,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6月和7月分别达到了4.4%和5.6%,7月CPI增幅更是达到十年来的最高点。这使得中国宏观调控的中枢部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选择——一旦按照国际油价调整国内油价,中国CPI数字无疑将进一步推高;如果不调,悬殊的价差将导致国内的石油公司更倾向于将石油输往国际市场,而对于涨价的预期更可能引发囤积。
  更令人恐惧的看来是前者。直至8月16日,涨价的通知并没有如人们预期中到来。相反,国家发改委在8月6日下发了《关于做好成品油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管理的通知》,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努力增加原油加工量,确保成品油市场供应,所有成品油经营企业、特别是零售企业不得囤积惜售。
  导致这一通知出台的直接原因,是2007年7月末各省市上调了成品油批发价格,而由国家发改委管制的零售价没有同步上涨,令零售加油站供应出现紧张。
  汽油今日短缺之根本原因,在于迟迟未能理顺中国成品油价格机制。
  “国内成品油价格没有很好地反映出国际原油的变化和炼厂成本的变化,就会对最终的成品油供求状况产生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邓郁松对记者表示。
  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能源专家赵建平博士认为,国内成品油价格远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与原油的差价弥补不了国内炼油成本。如果不上调成品油零售价格,国内成品油市场将可能面临短缺。
  “如果国内零售价不上调的话,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公司炼油业务可能会面临巨额亏损。作为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的商业公司,两大公司必然寻求增加成品油出口,减少亏损,从而导致国内成品油供应不足。” 赵建平说。
  剑桥能源咨询公司高级分析师严克风也认为,中石化、中石油两大石油公司在国际油价高企、发改委限制涨价的情形下,为了弥补炼油厂的亏损,加大海外出口是企业的正常之举。不过,两大石油公司的国有性质又使得其要服从政府的计划性指令,去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美洲银行大中华区经济与策略研究主管汪涛对记者表示,要么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要么明确给予炼油企业补贴,才能刺激企业保证国内的供应。汪涛认为,使能源价格反应其稀缺程度,不仅对于保证国内供应有作用,还将有利于节能减排任务的实现。
  在国际能源署的报告中,总结了中国由于成品油价格管制而形成的循环:国际油价上升,国内维持原有价格——利润下降,促使炼油厂和零售商(特别是中国石油国企)增加出口,增加获利——政府敦促石油公司供应国内市场——石油公司强烈反对但只能顺从——政府对国企进行补偿。
  国际能源署表示,迄今为止,这个循环进行到了第四步,第五步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到来。国际能源署认为,通胀压力、即将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奥运会等因素会影响石油零售价格的上调。■

  实习记者邢晓昀对此文亦有贡献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