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政经 > 要闻 > 正文

气候变化威胁中国生物多样性

2008年03月06日 19:11 来源于 caijing
濒危等级物种比例远超早期估计,中国将尽快出台应对战略和行动计划



  中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随着人为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如何保护这笔巨大的“财富”正在成为日益严峻的挑战。
  在今天上午召开的“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上,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指出,气候变化直接或间接导致干旱、海平面上升、“厄尔尼诺现象”频率和强度增加、水患风灾等异常气候事件增多,都将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分布造成严重威胁。
  据估计,由于气候变化,全球20%到30%的物种,都可能面临日益严重的灭绝危险。
  中国目前虽然仍然拥有特有被子植物17300种,以及特有脊椎动物667种等,但整体形势却不容乐观:很多生态系统正处于不断退化之中,功能也在不断丧失。很多种群,在数量上急剧下降,物种处于濒危状态。
  根据最新出版的中国物种红皮书,中国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濒危比例,都已经超过了总数的1/3;而裸子植物濒危比例则接近了七成,被子植物濒危比重更高达87%。之前,普遍的估计是整体濒危比例在2%到30%之间。
  吴晓青警告说,中国物种受威胁程度,要比预先估计的严重得多。
  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已经建立起2395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5%。但业内人士指出,限于管理水平等各方面限制,仅仅依靠这些来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还是远远不够的。
  吴晓青表示,中国将尽快制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与行动计划,以系统地指导国内相关工作。
  环保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生物多样性处负责人蔡蕾博士指出,虽然中国已经出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等,但加快制定和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仍十分必要。因为这将是中国首次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清晰地界定整体指导思想、原则,以及战略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实际上,目前很多《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像日本、欧盟成员国等,都已经制定了自己的战略与行动计划。而作为最早加入该公约的国家之一的中国,在立法、政策制定实施以及能力的方面,仍存不足之处。
  不过,中国也正开展广泛的国际性合作,以弥补这些缺陷。其中,中国与欧盟共同发起的合作项目——“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ECBP)”,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努力。这个总投资达5100万欧元的项目,将通过示范项目,展示如何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到中国当地的生活方式和土地开发规划中。而最终,是希望能够把生物多样性纳入到整个国家的发展政策、规章制度以及行动规划中。■

既往相关报道:

经济繁荣的环境成本
环境,应否为“国家利益”埋单?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