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政经 > 要闻 > 正文

器官移植信息平台仍待破冰

2008年08月29日 13:17 来源于 caijing
面临监管缺位以及合法性双重难题,背后不同利益主体的冲突如何协调也十分微妙

  把中国所有的器官捐献与需求信息统合在一起,通过消除信息不对称保障捐献器官使用率的最大化,这是很多业内人士的期望。近日,有消息称,深圳将于近期启动全国首个器官捐献信息平台,器官移植也将实现公开透明排序。
  但据调查,由于种种政策障碍,这一平台目前仍无法投入实质性运作。
  深圳市红十字会介绍,这套器官捐献网络信息平台由深圳市政府投资130万元建成,它投入运行后将与深圳市各大医院联网,全市器官捐赠者的信息、准备接受器官移植患者的排序(按登记时间)都将集成在上面。据悉,深圳市红十字会还将把这个平台与全国其他各省区市的医疗机构联网,实现器官捐献信息的全国共享。
  在此之前,当医院接收了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医院更多是靠自身的资源和关系来寻找器官。理论上讲,有了信息平台,就可以把各个医院器官移植的供求信息统合起来,提高器官分配的效率;而且,由平台统一给患者排序,也可以避免医院“暗箱操作”、不当移植,提高器官分配的公平性。
  在美国,卫生部门就成立了专门的非盈利性机构——器官共享联合网络(UNOS)。每例器官捐献者的数据资料都要上传至UNOS,通过与全国患者进行匹配后再决定器官分配的优先权。一般首先根据供、受者的所在地按照先近后远原则进行分配,然后根据血型、组织相容性、病情危急程度、致敏程度、等候时间、年龄、体积匹配等因素确定移植优先权。
  然而,中国红十字总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和中华医学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都表示,深圳红十字会的这一平台其实还在摸索阶段,在实际运行上还有诸多疑问。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卫生行政部门该如何参与平台的运作,至今未有定论。
  由于平台会公开一定的信息,供社会监督,而器官移植又关乎患者和捐献者的隐私,并涉及到医学专业知识,公众监督有其局限性,因此,来自专门机构的监督就显得必不可少。
  无论是国务院2007年发布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还是深圳市2003年发布的《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都规定,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器官移植的监督管理工作。但深圳市卫生局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并未接到对平台进行监督的通知。
  其实,今年3月份“两会”期间,江亦曼曾建议,由卫生部和红十字会联合建立一个第三方监管机构,对器官移植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但到目前为止,监管机构仍然缺位。
  此外,信息平台在全国的推广也面临“合法性”难题。
  虽然《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规定,深圳市红十字会负责受理人体器官捐献的申请,建立人体器官信息库,确定患者接受移植的顺序。但是,在国务院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中,红十字会的角色仅是“依法参与人体器官捐献的宣传等工作”,无法涵盖信息平台推广的定位。
  在江亦曼看来,各个部门、机构该如何协调起来进行器官移植的一系列工作,还缺少法律规定的框架,卫生行政部门也一直没有提出方案。
  在业内专家看来,这背后其实体现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以往,医院掌握着器官移植的大权,现如今,红十字会要接收患者排序等部分权力,自然会引起卫生系统的抵触。
  不过,今年6月份,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移植运动会上曾公开表示,器官移植的自愿捐献体系将在红十字会督导下分区建立,形成全国性的网络,卫生部则将予以协助。或许,这一表态能多少有助于双方尽快达成共识。
  此外,专家们认为,没有器官,就谈不上器官移植。尽快实现脑死亡的立法或规范,保障脑死亡者捐献器官的实施,增加器官的供应量,对于中国而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目前,中国每年肝移植手术大约3000例至3500例,肾移植手术大约5000例,器官移植总量位居全球第二位,但仍面临器官移植供体严重不足的现状。我国现有约150万患者需要器官移植,但每年仅能实现1万例左右的移植手术,很多患者等不到移植就已经去世。■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