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巨头对G20峰会寄予厚望,希望政治家能强力抵制保护主义,切实兑现诺言
从与贸易息息相关的物流业,到传统消费品行业,再到金融机构,全球跨国公司已经结成了反对“保护主义”的“统一战线”。与全球化利益攸关的跨国公司,可能成为与鼓吹保护主义的传统势力相抗衡的商业力量。
在3月21日开幕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上,尤其是在企业峰会上,反对“保护主义”,成了许多世界顶尖企业领袖发言的共同话题。
全球最大的物流业公司A.P.穆勒-马士基集团,显然是最不愿意看到全球贸易因为保护主义措施受损的。该集团首席执行官安仕年(Nils
Smedegaard Andersen)在会上表示:“在我们的产业里……更重要的就是利用现在这个机会,来向全世界的政府呼吁,要坚决地反对为了实现眼前的利益而采取保护主义措施。”
他还说,要避免新的保护主义,一些国家必须打破原有的壁垒,鼓励各国企业在自由的环境下展开竞争,这样才能够取得长远的发展。
花旗银行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花旗集团高级副董事长罗兹(William R.
Rhodes)发出警告,当前,世界面临着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危险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不仅在贸易领域,而且在金融领域。一些发达国家为帮助本国银行而采取的限制资本流出的措施,将导致资本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抽离,造成新兴市场资金的短缺。
他提出,4月2日将在伦敦召开的G20峰会,以及今年将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G7峰会等国际会议,都应该采取务实的态度,取得务实的成果。“否则,还不如不召开这种会议,因为它只会让人们质疑这些会议存在的必要性。”
爱立信集团公司董事长、联合利华公司董事长泰斯库(Michael
Treschow)加入了为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摇旗呐喊的团队,因为对企业来说,全球贸易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要知道,贸易不是在一国政府跟另一国政府之间进行,而是在公司与公司之间进行。”他的发言指出了国际贸易顺畅与否与跨国公司利益息息相关。
反对保护主义的学术文章、媒体评论已经非常之多,但并未能遏制保护主义抬头之势,美国国会通过“购买美国货”的条款即为典型。世界银行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也称,自去年11月G20峰会各国领导人承诺不实行保护主义政策之后,至今有17个国家采取了不同程度的保护主义措施。虽然世界银行的这份报告在有些专家眼中缺乏足够的证据和说服力,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经济危机下保护主义思潮和行为的泛滥程度。
“没错,(美国钢铁行业对国会的游说)一直在进行。”泰斯库对记者说,“但这种现象几乎发生在每一个国家。”
但他表示,世界上毕竟存在一股相对的力量,在与这种鼓吹保护主义的力量相抗衡。“我们也每天都在‘游说’我们的政府。”他说,历史上的经验,已经使政府意识到了,为了短期的利益实行保护主义从来没有好结果。“在当今世界,没有人能比别人更聪明,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正在发生什么。只要有人抢先行动,立即就会招来报复。”
美国制药企业礼来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李励达(John
C
Lechleiter)也认为,今天,许多从历史上吸取了经验的商界人士,正成为反对保护主义的积极力量。“过去四五个月来,在我参加的商业论坛上,商界人士几乎是完全一致地同意,决不能采取保护主义政策,”他对记者说,“我想,这次,政府很清楚地听到了商界的健康声音。”
他强调,全球化使每个国家都受益了:它创造了中国的繁荣,也增加了美国的工作岗位,更普遍提高了全球的生活水平。“当然,比起那些被人们用来支持保护主义的口号来说,这些可能更难以解释清楚。然而,这是我们必须做的至关重要的工作。”
对于美国国会通过的“购买美国货”条款,泰斯库说,希望这只是“逢场作戏”(play
for the
gallery),只是为了让那些担心工作机会被转移到中国和墨西哥的选民们安静下来。“我不敢保证,但我希望(这个条款)不会付诸实施。”
他以自己的祖国瑞典为例说明,这是一个非常支持自由贸易的国家。“很少有保护主义的讨论,即使失去工作的工人,也知道保护主义不是正路。”不过,他也承认,对于大国来说,保护主义更难以抗拒,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关闭边境,比那些小国更容易自给自足。”
这些商界巨头都对4月2日的G20峰会寄予厚望,希望政治领导人们能够发出足够强的声音来抵制保护主义,并且采取切实的行动兑现诺言。“希望现实和智慧可以起决定因素。”泰斯库说,“如果真的走上了保护主义的道路,那真是很可悲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