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务必在总结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kN0jlN1p](https://a.caixin.com/kN0jlN1p)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财新网】(记者 单玉晓)羁押原本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却经常被用作逼供手段:只有招供、认罪,才有可能申请取保候审,否则通过长期羁押使当事人与外界隔绝造成精神压力,逼当事人就范,更有甚者,通过长期羁押造成家庭解体、事业衰败、企业倒闭来威逼当事人按要求招供认罪。
3月1日,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律协副会长朱征夫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批评中国刑事侦查过程中的超期羁押、变相羁押问题,并在提案中呼吁扩大取保候审适用范围,“以取保为原则,以羁押为例外”,防范冤假错案。
评论区 0
本篇文章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