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首个诺奖为何冷处理,杨李当时是否中国籍?

华新民 王作跃
2017年11月26日 16:12
这篇短到不能再短的电讯只有一句话共60个字,外加一张照片。从此以后,李杨的名字和他们的研究工作就在中国的公众媒体上几乎完全消失,只是在普及科学知识和报道外国专家访华时偶尔提到过
资料图:(左起)李政道、杨振宁。图/视觉中国

  撰文|华新民 王作跃

  1957年,对中国人来说,在科学技术领域的一件大事,就是李政道和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中国人在获奖者名单中零的突破。按中国人的传统纪年法,今年恰逢这个事件发生一甲子,当然是回顾和纪念的好时机。

  李政道、杨振宁获诺贝尔奖时的身份问题

  可是,当我们今天来纪念这一让中国人感到与有荣焉的事件时,发现人们对于它还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据我们的粗略调查,有一种观点:李杨二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作为中国人有一定程度的自豪,但是他们毕竟是以美籍华人的身份去领奖的。许多居住在中国大陆或来自中国大陆的人在回答询问时都有这样的认识。中年人这样认识,或许有其原因,因为自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交往的大门后,李杨以及其他留美科学家访问中国时,都是以“美籍华人”的身份出现在中国大陆的媒体上,所以那些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入学的人,自小就把他们当作美籍华人并不奇怪。然而,我们调查发现,那些年届古稀而且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也有不少人这样认为。他们在1957年的时候都是具有记忆的中小学生,他们中大部分人对于1957年发生的这件事没有留下记忆,后来慢慢知道了这件事,但对李杨身份的记忆竟然同年轻人差别不大,认为李杨同后来得奖的美籍华人丁肇中、朱棣文等人没有什么两样。

责任编辑:于达维 | 版面编辑:陈华懿子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