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政经 > 要闻 > 正文

特稿|打击治理40余年 民族资产解冻骗局为何屡禁不绝

文|财新 黄雨馨,廖学琴(实习)
2024年11月26日 12:33
新型骗局紧随国家大政方针的调整变化,且更多与电信网络诈骗手段结合,行骗精准度更高,诈骗团队向境外转移
北京,公安部大楼。据公安部介绍,此类诈骗的模式通常是,不法分子谎称中华民族历史上各朝代灭亡后以及国民党溃败台湾时在大陆和海外遗留保存了巨大财富,国家现委托一些民间组织或企业对这些海外“民族资产”进行解冻,并通过诱骗受害人缴纳启动资金、会员报名费或者投资入股等实施诈骗,同时许诺“民族资产”解冻后,将给予投资赞助者巨额回报,不断骗取钱财。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冒充国家扶贫办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以及财政部、民政部官员等身份,编造“一带一路”等民族资产解冻类虚假项目,通过微信群宣传并吸纳会员,称以小投入可获得大回报为诱饵,骗取会员投资……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前后的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经过数十年打击,至今未能禁绝。近年来发生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不但紧跟时事热点,以国家大政方针为旗号演化出让人眼花缭乱的诸多项目,而且与电信网络诈骗合流,给打击治理增加了难度。

  2019年6月,刘某经人介绍参加了一个所谓的“一带一路”项目。刘某称,组织者张某告诉他,这是国家项目,交钱成为会员以后国家给发福利。但他没有看到相关证明文件,“组织者说他有文件,但是没有给我看”。刘某在该项目任组长,负责拉人和宣传,但没有宣传的材料,“张某让我宣传是国家项目”。刘某说,该项目共涉及50多万人,每500人组成一个小组,每小组一个组长,一个统计,一个督查,每人收取11元会员费。其共收取了200多万元,都交给了上线张某。

责任编辑:王逸吟 | 版面编辑:刘春辉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