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财新通行证
试听
T中

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首案:何以维护不特定主体信息安全

文|财新 单玉晓,曾良科(实习)
2022年04月12日 11:44
最高法院发布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一被告非法贩卖4万余条个人信息获利3.4万元,被判赔偿公共利益损失并公开赔礼道歉。2021年,全国法院受理一审人格权纠纷案件192675件,同比增长19.2%
news 原图 4月11日,最高法院发布九个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其中包括首例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明确大规模侵害个人信息行为构成对公共信息安全领域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人格权司法保护不断强化。4月11日,最高法院发布九个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其中包括首例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明确大规模侵害个人信息行为构成对公共信息安全领域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彰显司法保障个人信息权益、社会公共利益决心。

  这是一起非法买卖个人信息案。最高法院披露的案情显示,2019年2月起,被告孙某以3.4万元的价格,将自己从网络购买、互换得到的4万余条含姓名、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等的个人信息,通过微信、QQ等方式贩卖给案外人刘某。案外人刘某在获取相关信息后用于虚假的外汇业务推广。公益诉讼起诉人认为,被告孙某未经他人许可,在互联网上公然非法买卖、提供个人信息,造成4万余条个人信息被非法买卖、使用,严重侵害社会众多不特定主体的个人信息权益,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据此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财新通会员
可畅读全文
订阅/会员升级
您正在阅读
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首案:何以维护不特定主体信息安全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恭喜 购买成功
有效期:-
您可在 个人中心 - 我的权限 - 单篇 找到购买的文章
您正在阅读
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首案:何以维护不特定主体信息安全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限时优惠,共可读 1 篇相关稿件

我已订阅,切换账号登录
您已经购买了 次单篇文章
订阅后阅读更优惠
日更新文章超50篇 每篇文章不到5分钱

责任编辑:王逸吟
版面编辑:鲍琦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湖南机场集团董事长邱继兴涉性侵被刑拘 曾任长沙副市长

2025年04月18日

河北燕郊7死27伤爆燃事故与地铁施工项目有关 多家公司被罚

2025年04月18日

中航信托引入市场化托管 建信信托、国投泰康信托入场

2025年04月18日

野村陆挺:未来中美非关税冲突或加剧 提振消费重点需转向非耐用品

2025年04月18日

专题|特朗普关税战巨震

2025年04月17日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收藏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