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政经 > 要闻 > 正文

刘遵义:利用财税制度作为再分配工具

2008年03月23日 13:22 来源于 caijing
重点是建立综合个人所得税制,以简单的递进税率征税



  
中国的财政制度存在哪些问题?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教授3月22日接受专访时表示,中国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充分运用财税作为进行再分配的工具,而西方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利用财税进行再分配的机制。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未来五年要下决心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让人民的钱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
  “我认为重点是如何建立综合个人所得税制。”刘遵义在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对记者说,应将个人所有收入汇总在一起,再设置简单的递进税率进行征税。最高税率不必很高,级次也不要太多。比如,递进税率设为5%、15%、25%或者10%、20%、30%三个级次就可以。
  机构和学者也建议设置个人所得综合征税、降低最高边际税率并简化级次。财税部门则认为中国目前还不具备个人所得税综合征收的技术条件。
  刘遵义认为,技术条件不应该是个问题,只要实行实名制,建立全国统一的纳税人代码。同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也可以同时统一征收。因征税时使用电脑网络系统,因此,征税成本不会随纳税税种的数量增多,“收一笔和收两笔的成本基本是一样的。”
  他表示,中国财政支出方面,目前政府提出增加教育、医疗卫生和科技等方面的支出,这都非常好;财政收入方面,存在问题比较大的,是国有企业盈余没有分配给股东。
  刘遵义建议,国有企业应该有固定的现金股息付给股东,包括政府。这有两个好处,一是政府收入会增加,就有了更多财力支持教育、医疗卫生和科技;二是可以约束企业的投资行为。企业盈余分给了股东,再投资就需要向银行贷款,便有了监督和约束。“用自己的钱,喜欢投什么就投什么,缺乏约束。”
  此外,固定的现金股息是对股票价格的支撑力量,也会促使居民愿意长期持有股票。
  2008年,中国试图要在经济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之间找出一个平衡点。刘遵义对此提出,防止通胀和防止经济过热基本上是没有冲突的。二者的平衡点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要防止出现滞胀,“我认为美国现在有这个问题,中国没有这个问题”。
  刘遵义说,中国通胀的来源主要是农产品,而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宏观调控没有关系,因此紧缩货币政策不会把农产品价格降下来。目前的解决办法是适当增加农产品进口,政府亦需要增加一些库存。农产品供应有周期波动,也受天气影响,很多时候市场自动平衡不了,需要政府储备进行调节,以维持物价稳定。
  刘遵义认为,目前农产品供应出现短缺的原因是决定生产时的价格太低。他建议建立“定价定量”的收购制度,对从事养猪和农业生产的农户的利益给予基本保障。即每年定一个收购价和每个生产农户的收购量。市场价格高于收购价,农民可以卖给市场,价格低农民可以卖给政府,但每个生产农户收购也有一个固定数量的上限。政府应该设法把波动性大大降低。
  “通货膨胀的另外一个推动力是能源价格上涨,这也不是货币政策所能左右的。”刘遵义说,石油价格全球基本是一样的,各国成品油价格不一致,主要是因为成品油的税负不同。现在中国汽油的价格比美国还要低。中国政府可考虑提高汽油的税负,至少提高到日本或西欧的水平。具体做法是,可以先宣布三年以后提高税负,给消费者一个缓冲期,同时也有了汽油消费成本将上升的预期,未来汽油消费自然会受到抑制,中国石油进口也会预计大量减少。这样,远期石油价格会下降,也会抑制成品油现价上涨。
  刘遵义表示,“紧缩货币政策对其他商品和资产价格有用,对农产品和能源价格上涨没有太大作用。” ■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