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政经 > 政经评论 > 正文

废审批 严惩戒 立良法

2012年08月23日 11:45 来源于 《财新周刊》
“免检产品”“名牌产品”“绿色食品”等标签,都是一种事先审批制的思维方式。不论政府设置这些标签的初衷如何,其结果都是引诱厂家贿赂监管者,给不安全食品埋下隐患

□ 王建勋 | 文

  频繁发生的有毒食品事件,固然与某些生产商的黑心乃至整个社会的伦理溃败有关,但整个食品安全制度和监管措施都免不了责任。

  甚至可以说,在当下中国,食品安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法政制度和治理模式的问题。

  不彻底转变治理思路,革新重大的政治与法律制度,食品安全事件还会不断地发生。

  中国食品安全制度的基本特点是自上而下的监管,主要依赖行政命令,且多为权宜之计。

  这种制度的运作逻辑是,一旦某地或者某行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如果未能阻止媒体报道,政府便是发布几条紧急命令,一阵风式地整治一下某个行业,然后象征性地处分几个主管人员。如果还有人不甘罢休,一些官员的招数便是删除信息、禁止报道、围堵截访甚至动用暴力机器。结果是,食品越来越不安全。

版面编辑:汪苏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