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政经 > 要闻 > 正文

2022年环境犯罪数量下降 典型案例揭环保造假套路

文|财新 单玉晓
2023年06月06日 16:52
有污水处理企业干扰自动监测结果,排放含有污染物的废水,还有环保监测中介出具虚假检测报告,均被定罪判刑
资料图:最高人民法院办公楼。和常见犯罪类型相比,环境污染犯罪鲜为公众所知。发布前述报告的同时,最高法院还发布了典型案例,揭露了个别企业的环保造假做法。比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有环保公司采用隐蔽手段干扰自动监测结果,排放含有污染物的废水。图:中国法院网

  【财新网】“2022年度环境刑事案件数量及司法审理案件数量持续大幅下降。”最高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中国环境司法发展研究”课题组近日发布《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22年)》,披露这一趋势。究其原因,课题组分析,2022年在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施行背景下,民众社会面活动减少,工业生产特别是面向中小企业的工业生产活动亦大幅消减,各类对环境资源造成影响的活动随之减少。

  负责这项课题研究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吕忠梅,同时担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宏观数据外,吕忠梅领衔的课题组还分析2022年度1386件环境刑事案件一审裁判文书,发现环境犯罪案件集中于湖南、广西、河南、江西等省份,西藏、海南、青海等省份依旧维持在较低区间。此外,环境犯罪具有明显的属地性,资源要素类型犯罪相对集中,滥伐林木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狩猎罪、非法占用农生态保护类犯罪集中在原始环节,在次生环节相对较少发生。动植物资源犯罪主要发生在初始阶段,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

责任编辑:王逸吟 | 版面编辑:王永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