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政经 > 焦点 > 正文

“同仁血案”的犯罪心理学分析

2011年10月08日 16:33 来源于 财新网
个体常常攻击对其造成直接挫折的对象,以及他力所能及的对象。于是,医生徐文就成为“替罪羊”
2011年9月19日,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悬挂的为徐文祈福的条幅。 新京报王嘉宁/CFP

   【财新网】(特约作者 武伯欣)在手术前,“同仁血案”行凶者王宝洺的职业体面,日子富足。可是一场大病,就让他不得不依靠低保维持生计。王宝洺的遭遇是一个因病致贫的故事,其根本原因是社会没有提供应有的保障。可是,他从心理归因上,却把疾病以及后续的遭遇都归于医生,于是就有了此后的“同仁血案”。

   其实,对个人而言,患了癌症,治疗是为了延续生命,而期望根治只能排第二位。这是根治依赖于医疗技术发展的水平,医生对疾病也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患者应该充分认识癌症的危害,不能有过多和过高的期望。

责任编辑:常红晓 | 版面编辑:赵军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