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闫雅琪、叶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过去的20年间,中国高等教育逐渐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普及,而国家正是这一历程的主要推动力量。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拉开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是其中的一个主要目标。2014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37.5%[35]。与1998年相比,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数量和学生规模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本专科毕业生人数从82.98万人增加到了659.37万人[36]。
对高校扩招的研究关注这一政策所导致的社会后果。随着时间推移,受到扩招影响的学生逐渐入学、毕业,走进社会,高等教育扩张的利弊也开始显现出来,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高校扩招大量增加了高等教育获得的机会,缓解青年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同时,社会上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文凭贬值、贫困生上学难的现象,这些现象被归咎于扩大招生、教育市场化等改革措施,引发了一系列对高校扩招的质疑[13]。在中国,受教育既是一种普遍的文化和心理期待,也是主要的向上流动机会。因此,扩招后谁能够获得高等教育,上大学是否能带来更好的回报,成为相关研究最关注的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