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要求,严禁脱离实际、不顾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强行将陡坡耕地调入;严禁不顾果树处于盛果期、林木处于生长期、鱼塘处于收获季等客观实际,强行拔苗砍树、填坑平塘;严禁不顾农民意愿,在未与农户或经营者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强制复垦复耕
因自家养猪场突遭政府拆除,南平市延平区茫荡镇宝珠村一村民击伤包括一名当地派出所所长、两名城管在内的三名拆迁人员
在联合整治中,农民种植的生姜被铲除。桂东县农业农村部门称,该地块属于基本农田,种植生姜造成“非粮化”。近来整治“非粮化”和农管执法引发了诸多争议
2022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1.54亿亩,是1958年以来面积最高的年份;产量达2028万吨,增加389万吨,首次迈上2000万吨台阶。2022年,中国进口大豆9108万吨,大豆自给率约达18.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首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经初次审议后公开征集意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特别法人不得破产,可出资设立或参与设立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承担有限责任;草案对成员资格确认提出原则性规定,授权省级人大常委会作出具体规定;对村改居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终止等重大问题未作规定
《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涉及闲置宅基地与闲置住宅盘活利用,退出、收回的宅基地转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专家认为征求意见稿对宅基地保障性功能强调较多,市场化功能谈的较少
11月25日起,一场入冬以来最强的寒潮影响新疆,北疆的伊犁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等多地出现暴雪。与此同时,北疆有牧民出现失联和牛羊受灾
20多年来中央累计投入5515亿元,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23亿亩,成为脱贫攻坚重要抓手。十九届五中全会后,政策方向发生改变。五部门日前发出通知,为统筹耕地保护和生态安全,暂缓安排新增退耕还林还草任务
审计署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阶段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情况显示,未发现规模性返贫风险,但也存在一些地区防止返贫致贫工作不扎实,部分产业就业帮扶项目效果不佳,41县206个扶贫项目闲置或废弃等问题
这位经济学家认为,以往行政干预的思路给城乡和区域发展带来了空间错配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仍是观念和体制。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一方面要让大城市周边县城融入都市圈,另一方面要推动人口流失的县城收缩式发展
方案明确,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求好不求快;防止刮风搞运动,防止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拆建、大开发
专家认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核心内容是以县城为载体的城乡融合。应防止县域内出现新的两极化,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到县城而忽视了其他建制镇,同时也要避免房地产化
粮农组织认为,冲突对两个主粮出口国农业活动的干扰或严重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在中度影响情况下,全球营养不良人口或增加760万人;如果情况严重,则会增加至1300万人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乡村振兴不同于脱贫攻坚,是持久战,不是攻坚战,不能超越发展阶段急于求成
在清华三农论坛2022上,陈锡文、蔡昉、魏后凯等专家表示,城乡差距能否实质性缩小,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大挑战。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是未来重要的改革任务
水果品质好,打出“产地”牌,才是最受消费者认可的品牌标签
政策涉及补助资金、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等方面,提出要坚持脱贫县和非贫困县、脱贫村和非贫困村、脱贫户和非贫困户一体规划、协同推进。省一级乡村振兴机构改革正在进行
中国种业和国际水平的差距,主要集中在“好不好、高质量”方面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称,要增加粮食产量,根本出路还是要向科技要单产、要效益,坚持农业科技要自立自强
官方数据披露,2019年广东省粮食产量为1240.8万吨,消费量约达5125万吨,全省净调入粮食量超过3880万吨,粮食自给率为24%
碧桂园农业总裁梅永红认为,近年各地都在试验探索无人化农场,不少科研院所、厂商投入其中,但大多从技术本身出发,缺乏全系统整合
官方数据显示,1月至11月,中国进口粮食达12920.2万吨,超过1亿吨,同比增幅接近三成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提出,加强耕地种粮情况监测,运用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监测评价全国耕地种粮情况,建立耕地“非粮化”情况通报机制
征求意见稿提出,申请土地征收“成片开发”,要经过村民会议决策,获得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村民代表的同意
海南还提出,利用闲置宅基地建设乡村人才公寓,为下乡人才或入驻企业提供房屋租赁服务